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10篇
轻工业   22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7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品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没有食品安全,企业产品最终会被消费者所唾弃,企业也会随之消亡.一些知名的大企业、老企业,甚至是食品行业的巨无霸,如“三鹿奶粉”企业,都是在一次次的食品安全风暴中轰然倒下.这些教训,一次又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那么作为啤酒企业,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新鲜、健康、爽口、口感稳定性的产品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关键就在于我们从源头到企业内部生产、产品流通到最终消费者所有环节都要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控制关键工序的工艺要求及管理得到满足和落实,严把质量关,未雨绸缪,树立事先预防、持续改善才能确保食品安全.以下结合生产实际,从几个重要手段谈谈如何保证啤酒企业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2.
新烘干发芽高粱的糖化力为68.1WK,经过6个月的贮存下降29%;新烘干发芽高粱制成的麦汁显示高的浊度(4.9EBC),经过2个月和6个月的贮存后浊度分别相应降为0.95EBC和1EBC;麦汁的色度在试验期间从新烘干的7.6EBC轻微褪色到6.8EBC;浸出物在研究期间一直保持相当稳定,很大可能是由于糖化时外加淀粉水解酶;浸出物中蛋白质/总蛋白质比于新烘干发芽高粱46.6%和6个月后43.2%之间波动;终止发酵后的外观糖度(AEFA)说明较大的发酵能力始于贮存2个月后;游离α-氨基氮(FAN)经过6个月的贮存从238mg/L降至194mg/L;用一个微糖化醪过滤器过滤经6个月贮存的发芽高粱制备的糖化醪.其时间仍然是延长的(86~93分钟)。  相似文献   
3.
归纳了研究切屑形状的常用方法,分析了目前的研究情况,指出在超薄切削时必须充分考虑刀具刃口半径对切屑的影响,并应进一步考虑工件材料的流动应力随温度、应变、应变比率变化的影响;同时加强切屑的在线控制研究,以进一步提高工件加工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如何改进啤酒麦芽库尔巴哈值测定方法,使其更为快速、准确、灵敏地测定啤酒麦芽库尔巴哈值。  相似文献   
5.
卡拉胶在啤酒酿造过程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加春 《食品科学》1999,20(11):37-39
主要论述麦汁澄清剂一卡拉胶能够加快麦汁中蛋白质沉淀,特别是除去冷浊蛋白质十分有效,大大改善麦汁的浊度,从而提高啤酒的非生物稳定性。具体从理论到实际应用方面阐述卡拉胶的特点、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以及实验小试比较和我公司在大生产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麦汁澄清剂-卡拉胶能够加快麦汁中蛋白质沉淀,特别是除去冷浊蛋质十分有效,大大改善麦汁的浊度,从而提高啤酒的非生物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王加春 《啤酒科技》2009,(2):38-38,40
将成品啤酒在不同温度下贮藏,间隔测定TBA值和RSV值,同时结合感官品尝,阐述保存温度对成品啤酒风味的显著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9.
对HCM-Ⅰ型超精密车床的防振措施进行了综合论述,尤其对空气弹簧隔振系统和空气静压轴承主轴进行了较详细的理论分析,并且通过实验验证,HCM-Ⅰ型超精密车床的振动极小。  相似文献   
10.
使用糖化程序为50℃蛋白休止、95℃和60℃,由50%总谷物湿重的未发芽高梁(南非品种)和50%的麦芽进行1000升中试规模的酿造。糖化醪外加耐高温稳定性细菌α-淀粉酶、细菌中性蛋白酶和真菌α-淀粉酶。对照为全麦芽酿造。高梁糖化醪在糖化期间出现糖化困难、谷粉的浸出率比较低:高梁糖化醪与对照糖化醪显示出相类似的过滤状况;高梁麦芽汁比对照麦芽汁的外观发酵度低。嫩啤酒的过滤无问题。高梁啤酒与对照啤酒在色度、pH值和胶体稳定性方面很接近,高梁啤酒明显缺乏泡沫稳定性,可见高梁麦汁的可发酵性糖类比较低,因此高梁啤酒的总酒精含量也比较低。感官分析表明在高梁啤酒、对照啤酒和市售麦芽啤酒之间关于香气、口感、后味和清亮度方面无显著差异,然而在色度、初始风味和泡沫稳定性方面有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