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机械仪表   2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土力学》为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知识面宽泛、概念抽象、计算繁琐,理论性和实践性 均强等特点。科教融合是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结合《土力学》课程特点 和教学目标,通过优化土力学课程教学设计,构建多层次的土力学课程知识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 学模式,搭建第二课堂平台,开展“全过程”实验模式下的探究式学习,多元成绩评价体系等改革措施,旨 在为科教融合背景下《土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新思路,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低模量介孔SiO2(Mesoporous silica, mSiO2)微球表面负载Sm掺杂CeO2纳米粒子,制备了具有均匀完整核-壳结构的非刚性mSiO2@Ce1-xSmxO2(x=0, 0.23)复合颗粒。借助XRD、 SEM、 HRTEM、 STEM-EDX Mapping、 Raman光谱和N2吸-脱附等技术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利用AFM和三维光学轮廓仪评价Sm元素掺杂处理对mSiO2@Ce1-xSmxO2(x=0, 0.23)复合颗粒抛光效果的影响。讨论了Sm掺杂复合磨粒的高效无损超精密抛光机制。结果表明:掺杂处理可使mSiO2@Ce1-xSmxO2(x=0, 0.23)复合颗粒的抛光效率提高近36%,达到84 nm/min,同时获得具有原子量级精度的加工表面,抛光后SiO2薄膜的粗糙度平均值和均方根分别为0.14和0.17 nm。  相似文献   
3.
使用油水双相分层反应体系(以萘烷为上层油相)制备了具有Y型孔道的树枝状介孔氧化硅颗粒(DMSPs)。透射电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氮气吸附/脱附和粒度分布的测试结果表明:所得DMSPs样品的粒径为72±6 nm,在液相环境中粒度的分布较窄;其内部的三维中心辐射状介孔孔径为6~8 nm,但是孔道结构没有长程有序性。氧化硅片经DMSPs磨粒抛光后表面的粗糙度均方根值由0.76下降至0.21 nm,最大轮廓波峰高度由1.48下降至0.50 nm、最大波谷深度则由1.86下降至0.45 nm,材料去除率高达187 nm/min。讨论了DMSPs磨粒在界面摩擦磨损和接触粘附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正创新,就是一种以技术为支撑的革命性突破。在"2017国际竹资源高效利用论坛"上发布的一项"竹缠绕"工程技术,在国内外引发强烈关注,被称为新能源领域的一次革命性突破。这种以竹子为原料,通过"竹缠绕"技术制成的生物基材料——竹缠绕复合材料,是由国家林业局竹缠绕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鑫宙竹基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历经10年研究开发成功的。该项技术已经通过了国家林业局和住建部的科技成果鉴定,被评价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5.
以安顺朵贝茶为原料,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评价指标,对冲泡温度、冲泡次数、冲泡时间、料液比、水质和冲泡方法进行研究,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法优化朵贝茶的冲泡工艺。结果表明,朵贝茶的料液比为1∶48(g/m L),单次冲泡时间为3.8 min,冲泡温度为80℃时,茶汤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6.
糜子黑穗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试验目的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常用播前拌种剂进行药剂筛选,筛选出防治糜子黑穗病的安全、高效的拌种药剂,并明确其使用方法,为有效防治糜子黑穗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建立仿人体中耳听骨链系统的动力学模型以及用Adams进行运动仿真分析的方法.采取建立中耳听小骨三维模型的方法对中耳听骨链的运动特性进行仿真研究,用弹簧模拟韧带的作用,确定相应的物理参数,以研究听骨链系统的减振效果.针对模型进行动态特性研究,通过对听骨链系统三维模型的动力学仿真分析,提取锤骨和镫骨底板的位移模拟结果和实验数据进行对比,证实了该三维模型的可靠性.所建立的中耳模型可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中耳传声的功能,能够预测中耳传声的力学特征,对中耳听骨链系统减振特性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BoxBehnken响应面法设计藤茶抗氧化活性的最优冲泡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Box-Behnken法对藤茶抗氧化活性的最优冲泡工艺进行设计。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抗氧化活性的评价指标,模拟日常实际冲泡条件,研究冲泡温度、冲泡次数、单次冲泡时间、料液比和水质对藤茶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进行响应面分析,对藤茶的冲泡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冲泡工艺选择为冲泡温度80℃,单次冲泡时间5.8min,料液比1∶56g/mL时,藤茶茶汤对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最高。本研究为更科学地饮用藤茶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