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4篇
武器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设计了九加速度计惯性测量组合用于测量飞行体的姿态和位置。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结果显示由9个加速度计的输出可解算出载体运动角速度和线加速度,但由于加速度计的测量误差引起的角速度的解算误差会随飞行时间的增长而累积,采用误差补偿算法可有效地减小误差。另对加速度计位置误差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由加速度计组合的惯性测量方案对加速度计位置误差非常敏感。  相似文献   
2.
全加速度计惯性测量的优化设计及仿真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王晓沁  李永新  朱明武 《弹道学报》2003,15(4):12-16,59
基于炮弹的几何结构及运动特点。设计了一种十二加速度计组合的无陀螺惯性测量方案用于测量弹体运动时的角速度和线加速度.计算机仿真分析显示这种测量方案直接解算的是弹体运动角速度,并可以有效地消除重力加速度分量对解算弹体运动角速度及线加速度的影响.这种惯性测量技术使惯性测量系统结构简单化,并有可能降低成本。对提高现有常规武器的性能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综述结直肠癌的背景,常用的外科治疗方法,以及肠道支架辅助治疗的必要性、安全性、有效性、适应症与并发症等情况;分析现阶段已有的肠道支架类型、材料组成、纺织加工技术,微创手术植入的基本原理、方法、步骤,以及传统肠道支架的不足;阐述新型复合肠道支架的研究现状,并提出未来新型肠道支架的研究方向。结论是开发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局部可降解、靶向性给药治疗等性能的新型肠道支架非常重要,这也是当前生物医学与纺织科学交叉领域的研究难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利用改造过的两梭箱剑杆织机,选择已经广泛用于人造血管制备的真丝和涤纶为材料,制备了经纬纱为2.4 tex/12 f生丝×2.4 tex/12 f熟丝、2.4 tex/12 f生丝×2.4 tex/12 f涤纶,经纬密为1 100根/(10 cm)×800根/(10 cm)、1 100根/(10 cm)×1 400根/(10 cm)、1 100根/(10 cm)×2 000根/(10 cm),基础组织为平纹的6种腔内隔绝分叉机织人造血管。试样经后处理后进行表面微观形貌、管壁厚度、渗透性、力学性能等测试,并分析其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真丝制成的BWEPs的性能相对优越,更适用于人体的移植。  相似文献   
5.
为开发一种对人体有益且天然无害的抗菌整理剂,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丝素蛋白/壳聚糖抗菌微球,分析了不同比例下丝素蛋白和壳聚糖制备微球的微观形貌、粒径、二级结构、晶体结构、热稳定性和抗菌性能。结果表明:丝素蛋白质量分数为6%,壳聚糖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壳聚糖溶液与丝素蛋白溶液的体积配比为1∶2,所制备的微球形态规整圆滑,粒径均匀分布在0.4~1.4 μm之间;其抗菌效果优异,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82±4.2)%和(80±2.6)%;在该比例条件下制备的微球的二级结构由silk I型转变为silk II型,热分解起始温度大于250 ℃,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为开发生物相容性好、安全有效且性能稳定的纺织人造血管,对现阶段血管类疾病的发病状况、人造血管的研究背景和其重要的研究价值进行了介绍,简述了人造血管的安全性、性能要求以及不同人造血管材料的优缺点,比较了替换型和腔内隔绝型2 种人造血管治疗血管疾病的性能和结构特点。阐述了目前制备人造血管常见的3 种方法,即纤维连接法、组织工程细胞培养法和3D 打印法,分析了不同制备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以及其最新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生物医用纺织人造血管的研究是涉及多学科交叉的前沿研究,应从原材料、制备方法、后加工工艺、组织工程修复以及临床研究等方面入手,需要生物材料、数学、纺织和医学临床的多学科人才团队协同创新,才能制备出性能优越的人造血管,从而为血管疾病患者带来福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