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1篇
轻工业   6篇
无线电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随着人们对橄榄油的质量安全和营养价值的重视, 对其检测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核磁共振技术是近年来蓬勃发展起来的一种快速检测手段, 具有快速、高效、无污染、无需繁琐的前处理、重现性高等优点, 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国内外运用核磁共振技术(1H, 13C, 31P)对橄榄油进行品质评价(包括储存历史、氧化稳定性、风味营养品质等)及其掺伪检测的研究现状, 并且分析了该技术应用于橄榄油品质检测时尚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叙述了用测量MOS复电容方法研究界面陷阱的性质.这一方法是基于用锁相放大技术对器件的复电容(电容的实部和虚部)的直接测量来提取界面陷阱的态密度D_(it)(E)和俘获截面σ(E).这一方法可测损耗角达5×10~(-3),所以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对典型掺杂浓度的MOS器件,可测界面态密度为10~9/cm~2·eV.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磺酸化磁珠作为磁固相萃取吸附剂,建立了磁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联用分析苯二氮卓类药物的新方法。方法萃取和吸附条件优化后,地西泮、奥沙西泮、三唑仑和氯氮卓4种苯二氮卓类药物经磺酸化磁珠富集后,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多反应方法检测牛肉样品中4种苯二氮卓类药物的残留。结果 4种苯二氮卓类药物的方法回收率为49.6%~83.5%,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2.2%~16.0%,检出限范围为0.13~0.79 ng/m L,定量限范围为0.44~2.63 ng/m L,在1.0~25.0μg/L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2~0.9999。结论该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测定准确等特点,适用于牛肉中苯二氮卓类物质的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20种芳香胺的毒性、国内外对其在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迁移的相关法规及检测标准,并讨论对比了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实时直接分析质谱法五种检测方法的定量限、检出限、加标回收率等指标。  相似文献   
5.
为了建立基于QPCR的快速方法检测米饭中产呕吐毒素蜡样芽孢杆菌,首先采用煮沸法提取蜡样芽孢杆菌基因组DNA,并利用普通PCR方法验证引物特异性,然后通过在米饭样品中添加目标菌,模拟受污染的实际样本,用QPCR技术定量检测米饭中产呕吐毒素蜡样芽孢杆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快速、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和稳定性好的优点,能对产呕吐毒素蜡样芽孢杆菌定量。不经过增菌培养,实际样品的检测限为9.8×101CFU/g;经过2 h的增菌培养,检测限能达到100CFU/g;并且米饭中添加其他杂菌后,不影响对蜡样芽孢杆菌的检测。建立的QPCR方法适用于米饭等相关淀粉类食品中产呕吐毒素蜡样芽孢杆菌的检测,从而为监测该菌所致食品污染以及早期相关食物中毒提供快速定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王磊  胡晓云  甘蓓  张涛  赵潭  张硕 《水泥工程》2018,31(1):79-80
实验室能力验证活动是认可机构制定的一项政策和要求,国家实验室认可准入的条件之一[1],是权威机构或上级主管部门利用标准样品对检测机构检测能力进行评定的一种质量技术方式,也是实验室实现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检测机构通过参加能力验证可以有效识别与同类机构之间的差异,进而分析差异原因,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来提高检测水平。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们对橄榄油的质量安全和营养价值的重视,对其检测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核磁共振技术是近年来蓬勃发展起来的一种快速检测手段,具有快速、高效、无污染、无需繁琐的前处理、重现性高等优点,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国内外运用核磁共振技术(1H,13C,31P)对橄榄油进行品质评价(包括储存历史、氧化稳定性、风味营养品质等)及其掺伪检测的研究现状,并且分析了该技术应用于橄榄油品质检测时尚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有机与非有机大豆的营养成分差异, 建立有机与非有机大豆的快速鉴别方法。方法 测定40份有机与非有机大豆的蛋白质、脂肪、水分、大豆苷和染料木苷含量并进行差异性分析; 采集大豆的近红外光谱, 基于主要营养成分以及近红外光谱结合不同预处理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 PLS-DA)建立有机与非有机大豆的快速鉴别模型; 通过PLS-DA模型筛选对于区分有机与非有机大豆有重要贡献的近红外光谱特征波段以建立最佳的快速鉴别模型。结果 有机与非有机大豆在蛋白质、水分和染料木苷含量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但有机大豆的脂肪和大豆苷含量显著高于非有机大豆。仅基于主要营养成分建立的鉴别模型显示出较低的模型参数和预测正确率, 而基于近红外光谱及其与主要营养成分结合建立的模型具有较高的模型参数和预测正确率。对于区分有机与非有机大豆有重要贡献的近红外光谱特征波段是5974~5372 cm?1以及5064~4000 cm?1, 这两个特征波段的近红外光谱吸收峰与脂肪、黄酮类物质以及蛋白质官能团的振动有关。基于近红外光谱特征波长结合Smoothing-SG预处理的模型显示出最优的模型参数(R2X为0.996, R2Y为0.735, Q2为0.677), 能够有效鉴别有机与非有机大豆。结论 由于种植模式不同, 有机与非有机大豆的营养成分存在差异, 有机大豆的营养价值高于非有机大豆。脂肪和大豆苷含量可以作为区分有机与非有机大豆的重要质量指标。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鉴别有机与非有机大豆上具有可行性, 为大豆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