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2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1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峻峰  杨叙  钟永彦  石玉秋 《机床与液压》2007,35(7):122-123,84
论述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新型汽车空调智能检测系统设计,该系统包括温度、湿度、烟尘和有害气体浓度等一级信号检测系统和二级舒适度信息融合系统2部分.本文介绍了系统的设计原理、工作过程及其特点,并对信息融合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基于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模糊舒适度传感器系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阐述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模糊舒适度传感器的设计,该系统由一级检测系统和二级融合系统两部分组成。一级检测系统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和烟尘检测,二级融合系统主要对一级检测系统提供的基础数据进行融合处理;该系统能实时检测室内环境舒适度综合状况,从而给控制系统提供相应的控制依据。介绍了系统的组成原理、传感器选择、系统功能、结构设计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设计了一种三关节机器人视觉伺服系统。该系统采用eye—in—hand方式,基于图像特征构成视觉反馈,束完成机器人抓取物体的任务。论文对系统结构、坐标变换、成像原理、视觉控制器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并通过仿真试验证明了所设计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抗坏血酸对香蕉活性氧代谢、抗氧化能力和贮藏品质的影响,将香蕉以蒸馏水浸泡30 min为对照组,以50 mmol/L抗坏血酸溶液浸泡相同时间为试验组,置于25℃、相对湿度85%~95%条件下贮藏并测定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在贮藏期间,抗坏血酸处理能够延缓香蕉的褐变发生,使香蕉失重率降低,硬度降低减缓,并且有效降低了香蕉的过氧化氢含量,提高抗超氧阴离子活力单位,与对照组相比,抗坏血酸处理明显提高了香蕉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由此可见抗坏血酸处理能够有效影响香蕉贮藏期间的活性氧水平和抗氧化能力,对保持香蕉品质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地方高校生源基础知识和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以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特点,开展了电气信息类专业分层分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探讨了该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实施方案.阶段性的实践证明,这种改革对地方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检测蜂蜜中百里香酚残留量。方法 试样用水溶解定容后,经0.22 μm滤膜过滤,液相色谱-紫外法和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外标法定量。液相分离采用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50:50,v/v),流速0.25 mL/min,进样量为2 μL。紫外检测波长为198 nm,荧光检测激发波长276 nm,发射波长298 nm。结果 紫外法和荧光法的定量限分别为2.0 mg/kg和0.2 mg/kg。在代表性洋槐蜜、油菜蜜、荆条蜜、枣花蜜和椴树蜜中,紫外法和荧光法添加回收率分别在93.6%~101.6%和97.9%~105.0% 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分别在0.3%~4.9% 和0.2%~2.8% 之间。结论 本文所建立分析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度高的优点,满足方法学要求和国内外残留限量要求,适用于蜂蜜中百里香酚残留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根据小脑模型关节控制器(CMAC)收敛速度快,适于实时控制系统的特点,设计了一种CMAC学习控制方法。在该方法中,CMAC被用作前馈控制器对常规反馈控制器进行补偿。实验证明了所设计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结合广西工学院实际情况,对电控系三个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阐述了实行课程整合、分级教学、打造专业基础课程通用平台的做法和优势。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参数自校正模糊控制器,并将其用于机器人视觉伺服系统的控制中,使得模糊控制规则可以得到实时在线的调整。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参数自校正模糊控制器的机器人视觉伺服系统的性能较一般模糊控制机器人视觉伺服系统有了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重点和难点。本文结合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系三个专业旧的课程体系存在的弊端,介绍了我系对电气信息类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