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3篇
化学工业   26篇
轻工业   23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向日葵茎髓为原料,制得3种不同极性向日葵茎髓提取物。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3种不同极性向日葵茎髓提取物对4种受试菌的抑菌活性;并以其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乙酸乙酯萃取部位(EE)的抑菌机制。结果显示:不同极性萃取部位对4种受试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EE处理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均为0.78 g/L,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分别为(1.11?0.01)和(1.59?0.03)g/L;抑菌作用与其总酚、总黄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通过SEM分析发现,EE处理引起菌体形态变化,破坏菌体的细胞膜结构;EE可增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细胞膜结构的通透性,使菌体内的电解质、蛋白质、碱性磷酸酶向胞外泄露;应用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染色和荧光检测发现,EE能干扰细菌遗传物质(DNA)的复制,最终抑制受试菌增殖。  相似文献   
2.
中国植物提取业的形成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植物提取业迅速成长,形成具有战略性前景的新兴行业。对植物提取物及植物提取业进行了定义,简要介绍了我国植物提取业形成所经历的发展阶段,详细阐述了植物提取业主体产业链条各个环节所占的地位、发展现状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目前我国植物提取业尚存在的瓶颈问题及解决对策,并为中国植物提取业打入国际市场提出了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以雷公藤为原料,采用加压溶剂法提取雷公藤甲素,以1,2-二氯乙烷为溶剂,考察了提取时间、料液比和提取温度等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根据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进行工艺优化,得到提取过程优化的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9.7,提取温度115℃,提取时间80min,雷公藤甲素的实际得率可达0.173‰,纯度为1.21%,与常规回流提取法相比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4.
超声-微波交替法提取落叶松二氢槲皮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二氢槲皮素的得率为指标,采用超声-微波交替法从落叶松中提取二氢槲皮素。以体积分数60%乙醇作为提取溶剂,料液比1∶12,浸润3h,强档功率提取1次,微波提取10min,超声提取40min,超声-微波交替提取的条件为超声提取40min后再微波提取10min。二氢槲皮素单独超声和微波提取时得率分别为0.034%和0.074%,超声-微波交替提取时得率可达0.12%,明显优于单独超声或微波提取。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超声提取、微波提取和超声-微波交替提取所得的物料,超声-微波交替提取的抽提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生物活性物质提取生产中固形剩余物的生态化学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目前我国生物活性物质提取产业发展所面临的"瓶颈"之一--生物质活性物质提取的固形剩余物生态化利用问题.重点介绍了生物活性物质提取固形剩余物热化学转化利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提出了通过生物质固化成型与热化学转化技术处理固形剩余物,将生物活性物质提取生产中固形剩余物物转化为生物质炭、生物质焦油、生物质醋液和生物质燃气等具有市场价值的产品,在利用过程中不产生二次污染,实现清洁生产,并论证了这一生态化利用技术的经济价值以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不同生长年限、不同部位杜仲中的5 种苯丙素类成分含量。方法:采用HiQ 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0.2%甲酸(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12 min,4%~12% B;12~35 min,12%~14% B,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77 nm,柱温25 ℃,进样量5 μL。结果:绿原酸、咖啡酸、原儿茶酸、松柏苷、紫丁香苷5 种成分分别在0.04~1 mg/mL(R2=0.999 7)、0.001 6~0.029 mg/mL(R2=0.994 0)、0.001 6~0.04 mg/mL(R2=0.998 9)、0.008~0.04 mg/mL(R2=0.998 7)、0.013~0.029 mg/mL(R2=0.998 6)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不同添加水平加标回收率为94.05%~107.02%,其相对标准偏差在0.95%~4.11%之间。结论:建立方法适合方法学验证要求,可用来对杜仲叶、杜仲干皮中5 种苯丙素类成分(绿原酸、咖啡酸、原儿茶酸、松柏苷、紫丁香苷)进行含量测定。不同生长年限杜仲叶中的5 种苯丙素类活性成分总量高于杜仲干皮。因此,在制备含杜仲保健食品时,可考虑应用杜仲叶作为杜仲干皮的替代物。  相似文献   
7.
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对向日葵茎髓乙醇提取物进行萃取,得到不同极性萃取部位, 测定石油醚萃取部位(PE)、乙酸乙酯萃取部位(EE)和正丁醇萃取部位(BE)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及其 体外抗氧化活性,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表明:EE中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均最高,分别为(1.60±0.10)mg/g 和(20.50±1.55)mg/g;且其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 除率(半抑制浓度(2.56±0.10)mg/mL)、2,2’-二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 (3-ethylbenz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自由基清除率(半抑制浓度(52.00±1.97)μmol/g)和铁离子还原能 力(半抑制浓度(120.57±0.74)μmol/g)也最好;总酚、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向 日葵茎髓萃取部位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清除能力及铁离子还原能力与其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均呈极显著 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8.
为优化五味子精油的萃取工艺条件,采用无溶剂微波萃取技术萃取五味子精油,考察了3个变量(萃取时间,微波功率,预处理加水量)对精油得率的影响,并通过均匀设计法确定最佳萃取工艺条件;利用GC-MS对优化条件下得到的精油进行成分分析,通过DPPH法检测精油的自由基清除能力。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条件为萃取时间50min、微波功率800W、预处理加水量40%,优化的精油得率为0.92%;精油的GC-MS 分析共鉴定出35种成分,占精油总量的91.06%,依兰烯(34.81%)、β-雪松烯(10.74%)和α-佛手柑油烯(9.22%)为其中的3种主要成分;精油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 值为 3.01mg/mL。采用无溶剂微波萃取五味子精油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9.
张琳  杨磊  牛卉颖  祖元刚 《化工学报》2008,59(3):607-614
通过对11种国产大孔树脂对文多灵、长春质碱和长春碱的静态吸附容量和解吸率等指标的考察,筛选出AB-8大孔吸附树脂作为分离长春花生物碱的载体,其对文多灵、长春质碱和长春碱吸附量分别为365.8、254.2、24.8 mg·ml-1。利用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分离长春花3种生物碱的过程为:长春花原料用稀硫酸溶液提取,提取液用氨水调节pH值为8,然后采用AB-8大孔吸附树脂柱吸附,用20%乙醇洗涤除去强极性成分,在30℃下用pH=4的50%乙醇解吸,得单吲哚生物碱文多灵和长春质碱,再用90%乙醇解吸,得双吲哚生物碱长春碱。单吲哚生物碱纯度可达50%以上,长春碱纯度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10.
采用负压空化法对长春花中的生物碱进行提取研究,以长春花中3种主要生物碱长春碱、文多灵和长春质碱的提取率评价提取效果,考察了提取溶剂、pH值、酸性调节物,提取时间、料液比和提取次数等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pH值为1.5的硫酸50%甲醇溶液作为提取溶剂,料液比1:10,空化提取25 min,空化提取3次时,提取效果最好;与其它提取方法相比,负压空化法更适合用于含量低但价格昂贵的长春碱的提取,提取率达到0.0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