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7篇
轻工业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茚虫威在叶用莴苣中的残留行为,比较我国不同年龄、性别、地区消费者的急、慢性膳食风险差异。方法 结合茚虫威毒理学参数及规范残留试验数据,联合确定性、概率性模型量化我国40组消费人群的膳食风险。结果 建立了叶用莴苣中茚虫威快速、痕量分析方法,定量限为0.001mg/kg,保留时间为1.72 min;消解半衰期为0.90 d和1.70 d,规范残留试验中值(supervised trials median residue, STMR)和最大残留量(highest residue, HR)分别为1.06 mg/kg和1.42 mg/kg,低于国内外已制定最大残留限量标准(maximum residue limits,MRLs);通过确定性模型评估10种登记作物中茚虫威的慢性膳食风险(acceptabledailyintake,ADI%,191.475%~496.503%)远高于可接受水平,其中叶用莴苣(ADI%, 22.543%~69.927%)占比11.29%~15.34%;通过概率性模型拟合茚虫威在P99.9百分位点下的急性膳食风险(acute reference dose,%A...  相似文献   
2.
张莹  程有普  张彩霞  冯跃梁  李博 《农药》2020,59(3):188-192
[目的]探究呋虫胺对映体对蚯蚓的毒性差异。[方法]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液染色法,在3种剂量水平下研究呋虫胺外消旋体和2个对映体对蚯蚓组织器官损伤的差异。[结果]相同剂量下的3种药剂处理,受损蚯蚓组织器官所显示的初始受损和受损最严重时间及28 d内受损组织的恢复状况不尽相同。显示其毒性次序为S-(+)-呋虫胺Rac-(±)-呋虫胺R-(-)-呋虫胺。[结论]切片法能够从细胞组织结构上较为直观地反映出呋虫胺对映体的毒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天然沸石活化及除氟性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提高天然沸石的除氟能力,采用了高温焙烧、酸碱处理和硫酸镁浸泡等方法活化天然沸石,研究其除氟性能.结果表明,各种方法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沸石的吸附能力,其中以经过高温焙烧、硫酸浸泡、硫酸镁改性途径活化得到的沸石除氟效果最佳,改性后的沸石除氟容量是未改性的3.97倍,初步显示出该沸石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程有普 《农药》2001,40(10):34-35
试验结果表明,18%亿力WP对我市冬小麦田以播娘蒿为主的阔叶杂草有较高的防效,在4-8g/667m^2剂量下对冬小麦生长安全,和对照组相比,增产效果显著,建议用量4-6g/667m^2。  相似文献   
5.
三唑类杀菌剂是当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杀菌剂品种,氯氟醚菌唑作为新型三唑类杀菌剂,目前已向全球50个国家和组织递交登记材料,其对于60多种作物病害表现出优异的防效和抗逆性。氯氟醚菌唑在弥补传统三唑类杀菌剂缺陷的同时,还降低了对动植物与生态环境的潜在危害,体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旨在对氯氟醚菌唑的化学合成、生物活性、生态毒性、环境行为以及代谢特征进行综述,以期对氯氟醚菌唑的合理使用与有效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多菌灵在温室草莓生产中的超量使用情况严重,为了明确温室条件下多菌灵在草莓中的残留行为及其可能产生的膳食摄入风险。[方法]草莓样品经乙腈提取,PSA纯化后,采用外标法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并根据测定结果对不同人群进行膳食风险评估。[结果]多菌灵的消解速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6.93、7.7d;根据一级动力学方程计算在35 d后,多菌灵的降解达到最大残留限值,而实际施药28 d后,草莓中多菌灵达到完全降解。采用风险商方法评估,施用剂量为1500 g/hm2时多菌灵对所有人群的风险都是可以接受的(RQ1),剂量为3000 g/hm2时,采摘期0、1 d内,对于3~6岁的幼儿存在不可避免的风险,在7 d后,幼儿所受风险较低。[结论]根据我国生产实际需求和试验中计算的多菌灵的安全间隔期以及膳食风险评估,建议多菌灵的使用安全间隔期为35d。  相似文献   
7.
五种杀菌剂防治大棚黄瓜霜霉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程有普  周荣艳 《农药》2001,40(9):37-37
黄瓜霜霉病是大棚黄瓜栽培中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该病蔓延迅速,为害严重。目前防治该病的药剂品种较多,为寻求适于我地区的有效药剂,笔者于2001年上半年对五种杀菌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取得了初步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阐明莠灭净在玉米生长周期内的残留特征,并全面评估其对我国居民的长期膳食风险,建立了莠灭净在玉米、玉米秆、鲜食玉米和鲜食玉米秆基质中的痕量分析方法。样本经乙腈提取,分散固相萃取净化,气相色谱-质谱检测,平均回收率及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82.0%~108.0%和1.3%~14.4%,定量限达0.001 mg/kg。在-20 ℃避光条件下,莠灭净在玉米、玉米秆、鲜食玉米和鲜食玉米秆基质中稳定储藏280 d,平均降解率为-1.3%~18.9%。莠灭净在玉米秸秆和鲜食玉米秸秆中的残留水平显著高于玉米和鲜食玉米(P<0.05),4种玉米产品中莠灭净的残留中值(STMRs)和残留最大值(HRs)分别为0.003~0.066 mg/kg和0.009~0.254 mg/kg。莠灭净在登记作物(玉米、甘蔗和菠萝)中的慢性膳食风险(ADI%)为0.09%~1.18%,其中城镇地区显著高于乡村地区,女性居民显著高于男性居民,2~6岁儿童群体的暴露风险最大(ADI%,0.83%~1.18%)。虽然莠灭净对我国膳食消费者风险可接受,但是考虑其在生态环境介质中的持久特征,需关注生物累积导致的风险放大,特别是儿童群体。同时,警惕玉米秸秆在饲用或农用时的高潜在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二氯吡啶酸飘移对邻作作物辣椒的药害影响以及复硝酚钠对其的缓解效果。[方法]以青云2号辣椒为试验试材,采用喷洒二氯吡啶酸稀释液的方法模拟药液飘移,喷施复硝酚钠后分别观察叶、茎组织变化并测定比较辣椒苗期叶片的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谷胱甘肽含量。[结果]在施药后7 d内,随着二氯吡啶酸质量浓度升高,辣椒苗的药害症状加重,其叶片的MDA含量逐渐升高,CAT、POD、SOD活性和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GSH含量在施药后3~7 d内随质量浓度升高而降低。其中二氯吡啶酸质量浓度为0.016 g/L时,辣椒新叶畸形黄化,茎结构开始出现损伤,质量浓度为0.800 g/L时,施药后7 d,叶片畸形严重并出现部分干枯,茎结构的完整性被破坏,各项生理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喷施复硝酚钠缓解后,二氯吡啶酸质量浓度为0.016、0.040 g/L时,辣椒药害现象缓解明显,MDA含量降低,CAT、POD、SOD显著升高,叶绿素、类胡萝卜素、GSH含量升高;二氯吡啶酸浓度为0.800 g/L时,喷施复硝酚钠无明显缓解效果。[结论]二氯吡啶酸飘移会对邻作作物辣椒产生不...  相似文献   
10.
农药残留膳食暴露风险评估为化学品风险管理、食品安全与人类健康领域的重点关注问题,有效的定量风险评估模型是开展农药残留膳食暴露评价的基础工具。本文结合国内外农药残留膳食暴露风险评估研究进展,旨在归纳农药残留膳食暴露风险评估模型,包括确定性评估模型、概率性评估模型和累积性评估模型;根据模型演变、适用情形与评估需求,比对分析模型间优缺点,探讨模型不确定度、评估软件、数据库应用等关键因子。同时立足我国农药残留膳食风险评估现状,展望模型相关参数整合的紧迫性与重要性,为完善农药残留膳食暴露风险评估体系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