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14篇
化学工业   3篇
轻工业   15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仿真丝聚酯纤维是用加入改性单体进行共聚的方法,改变聚酯纤维的分子结构,使织物可常压染色,并在手感、吸湿、抗静电等方面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高聚物的氧化裂解机理及抗氧化剂的作用原理。选择了对提高共聚醚酯的热稳定性较为有效的复合抗氧化剂,用测定该共聚醚酯的特性粘度和端羧基含量改变的方法来表征分子量的变化,证实了抗氧剂的作用机理和复合抗氧化剂之间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3.
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嵌段聚酯醚(PEE)进行混合熔融纺丝,可得到具有非均一性结构和非对称性截面的改性聚酯纤维。这种共混纤维由于具有不同的区域结构形态,在受热过程中两部分的收缩率不同,可以产生类似羊毛的永久性螺旋状卷曲。本文就永久性螺旋状卷曲纤维的制取、结构及性能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改性聚酯仿真丝织物的碱处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程贞娟 《纺织学报》1997,18(1):34-37,18
本文研究了改性共聚醚酯仿真丝织物碱减量处理的工艺特点及原理,分析了各工艺参数对减量影响,比较了EDDP-Ⅱ与常规聚酯PET的织物的碱处理结果,表明前者比后者更易水介。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影响分散染料常压可染改性涤纶碱减量处理的主要因素,提出用ADP替代促进剂1227与渗透剂JFC效果更好。经测试,改性涤纶的力学性能与真丝接近,并具有较佳的仿真丝效果。  相似文献   
6.
应用透射电镜对纳米SiO2 -x和TiO2 进行了测试 ,这两种纳米材料经表面改性后 ,按一定的配比与粉碎后的聚酰胺粉末共混、挤出、切粒 ,再将聚酰胺母粒制成薄膜 ,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试其紫外线透过率 ,并测试防紫外线聚酰胺母粒的性能。讨论了影响聚酰胺母粒抗紫外线性能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纳米TiO2、SiO2-x的紫外屏蔽性能分析及其在聚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纳米材料TiO2和SiO2-x粉体,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等对纳米TiO2和SiO2-x的表面形貌、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实验证明了纳米TiO2具有优良的吸收紫外线的性能;而纳米SiO2-x具有较好的反射紫外线的性能,纳米材料有催化作用,缩聚时加入纳米材料,能减少缩聚时间。  相似文献   
8.
程贞娟  凌荣根 《纺织学报》1999,20(4):243-245
本讨论了复合纤维的成型原理和双组分的流动性能,并对其相应的流变曲线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导电炭黑经偶联剂、分散剂等表面处理,通过载体聚合物制成导电母粒,并对导电炭黑和导电母粒进行了分析和表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经过表面处理的导电炭黑在导电母粒中分散效果良好,所制备的导电母粒具有可纺性。  相似文献   
10.
以磺酸盐类物质为改性单体,采用共聚法制得水溶性聚酯(WSP),用FTIR、DSC、X射线衍射等测试分析方法对WSP进行表征;研究WSP中改性单体的添加量对其水溶性能、结晶性能及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分析确定了分子链中SO的存在,由此证明SIPE参加了共聚反应;增加改性单体的用量可有效提高共聚酯的水溶性,但其对共聚酯的结晶不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