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2篇
轻工业   8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针对天然气管道输气过程中小管存低流量条件下分输容易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分输调压阀的优化控制策略。考虑到各地调节阀类型,输气管道管径及输气量等的差异,本文选取较典型的西气东输二线十堰分输站为例,探讨了基于PID的控制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抗饱和及满足最低流量限制的程序设计。该方法为提高输气生产运行的安全性及高效性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研究大叶麻竹笋腌制过程中硬度与食盐浓度、温度、氯化钙和焦亚硫酸钠添加量、样品厚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各腌制条件对样品硬度的变化都有较大影响,具体表现为:食盐浓度越高、环境温度越低、氯化钙和焦亚硫酸钠添加量越大、样品厚度越厚,腌制大叶麻竹笋的硬度降低的越少。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天然气的生产、运输以及优化的要求不断提高,为了能够有效改善天然气输气站的自动化程度,并保障输气站自动控制系统运作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因此,文章将对工控主机与PLC连接温度、流量计算机以及压力等智能变送器设备,进而有效实现天然气的输气设备信号测定以及自动控制。  相似文献   
4.
应用质构仪质地多面分析(TPA)试验方法,研究了大叶麻竹笋在不同食盐浓度腌制条件下及腌制过程中的质地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大叶麻竹笋腌制过程中的硬度、咀嚼性、内聚性、弹性与回复性呈下降趋势,腌制食盐浓度越低,上述5个质地参数的数值降低的越多;黏着性呈上升趋势,腌制食盐浓度越低,其数值增加的越多。大叶麻竹笋TPA测试各质地参数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硬度、咀嚼性、内聚性、弹性和回复性可用于更好地评价腌制大叶麻竹笋质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研究微波处理对葡萄糖异构酶酶活性、稳定性、动力学参数及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微波处理时间和微波处理功率对葡萄糖异构酶的活力都有着不同的影响。在70 ℃处理5 min条件下,当微波功率为300、400 W时,葡萄糖异构酶的相对酶活力分别增加14.23%、8.42%;而当微波功率为600、800 W时,葡萄糖异构酶的相对酶活力分别降低到95.69%、90.78%;微波处理也对葡萄糖异构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动力学参数Km和Vmax有影响,但对其最适pH值几乎没有影响。紫外和荧光光谱研究表明微波处理将导致葡萄糖异构酶部分去折叠,分子中赖氨酸和色氨酸残基所处的微环境发生变化,葡萄糖异构酶的三级结构因此可能发生了改变,即微波处理可能通过改变葡萄糖异构酶的构象从而改变酶的性质。  相似文献   
6.
青稞蛋白质弱的凝胶特性限制了其的应用.为了探索青稞蛋白质凝胶形成的条件,采用碱溶酸沉法提取青稞中的蛋白质,并研究了青稞蛋白质浓度、加热温度、加热时间、pH、尿素浓度、中性盐浓度以及丙二醇浓度对其凝胶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青稞蛋白质在碱性和质量浓度大于14%的条件下能形成凝胶;凝胶硬度在加热温度95℃和加热时间40min时达到最大;随着NaC1浓度和丙二醇浓度的升高,凝胶硬度和储能模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随着尿素浓度的增加,青稞蛋白质凝胶硬度和储能模量增加,当尿素浓度为7mol/L时,凝胶硬度为90.29g,说明尿素的变性作用可以破坏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以及疏水相互作用力,使得蛋白质折叠,活性基团暴露、相互作用,这些均有利于凝胶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食品中酶的微波钝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中的酶对食品质量具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因此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有效控制食品中酶的活性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热处理是钝化食品中酶的主要方式,而近年来一些新型的钝化酶技术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文中就微波钝化酶技术的原理与微波钝化酶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同时概述了微波钝化酶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状况,最后对微波钝化酶技术发展趋势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永川豆豉制曲过程中基本成分及生物胺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苯甲酰氯柱前衍生、HPLC检测永川豆豉制曲过程中生物胺含量的变化;同时,检测水分、总酸和氨基酸态氮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制曲过程中,水分含量呈下降趋势,由最初的46.85%降到33.75%;总酸和氨基态氮的含量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制曲过程中生物胺含量的变化规律是:色胺、2-苯乙胺由最初的未检出分别增加到53.59 mg/kg、52.02 mg/kg;组胺由制曲初期的18.49 mg/kg减少到几乎为0;酪胺由最初的未检出缓慢增长到20.57 mg/kg,随后含量降到几乎为0;腐胺含量随制曲进程呈缓慢的增长;其余生物胺变化不明显,各种生物胺含量均在60 mg/kg以下,生物胺总量的变化趋势与氨基酸态氮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9.
大叶麻竹笋腌制过程中质地变软原因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叶麻竹笋为原料,研究其腌制过程中总酸、水分含量、NaCl含量、乙醇不溶物含量、原果胶含量、纤维素含量和木质素含量与硬度的关系。同时,对样品腌制过程中的微观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大叶麻竹笋腌制过程中硬度的变化与总酸含量、NaCl含量、乙醇不溶物含量、原果胶含量和纤维素含量密切相关。同时,大叶麻竹笋腌制过程中组织微观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食品中生物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胺普遍存在于生物体中,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生物胺天然存在于许多食品种类中,如水果、蔬菜、肉类、鱼类、巧克力和牛奶等;也可以由氨基酸脱羧酶对游离氨基酸的脱羧作用产生。人体摄入大量生物胺会引起身体不适,严重的还可能危及生命。文中综述了有关生物胺的化学结构、毒性和测定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