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2篇
轻工业   1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制备一种对染色废水有显著脱色效果的絮凝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将两种阳离子单体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和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分别与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共聚,合成了两性聚合物。研究了阳离子单体种类和引发体系对两性聚合物合成的影响,单体配比对合成产物特性黏数[η]的影响,确定了合适的制备条件:以AM、AA和DAC为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单体的质量比为AM:AA:DAC=6:2:4、体系pH为6.5。探讨了聚合物的用量、阴阳离子比例以及染色废水的温度、pH对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两性聚合物,对皮革染色废水的脱色率达92%以上。常温(25℃)条件下,合成产物对皮革染色废水脱色的较佳pH值为3~4。  相似文献   
2.
第三部分 胶原多肽与丙烯酸类单体接枝共聚反应的研究 3.1 引言 胶原多肽是Ⅰ型胶原或明胶水解一定程度的产物,是比较自由的α-肽链或明胶分子的片段,通常也称为水解胺原,其生物降解性好,来源广泛,价格低廉。  相似文献   
3.
第四部分胶原多肽接枝改性蛋白填充复鞣剂的应用研究 胶原多肽与皮革胶原纤维具有化学结构的相似性.两者存在离子键、氢键等强相互作用.相容性好,由其制备的材料可以渗透到胶原纤维深层,具有很好的鞣性和填充能力.使成革具有较好的柔软性、丰满性和卫生性能.同时蛋白质是天然的两性高分子,有助于皮革的染色。水解胶原用于制革的优良性能使铬革屑水解液的改性及利用成为复鞣填充材料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4.
高校学术型社团具有育人共同体的属性,是推动第二课堂活动课程化、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工程人才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载体。本文以轻工类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向,通过强化多主体育人联动作用,积极推动社团活动课程化,发挥学术型社团整合效应,构建学研赛践育人全链条等途径,全面加强学术型社团建设。  相似文献   
5.
用碳化二亚胺(EDC)对胶原纤维支架材料(CFSM)进行改性,评价了改性前后的胶原纤维支架材料的理化及生物降解性能.结果表明:胶原的羧基与EDC的氨基发生了酰胺化反应,且EDC改性未破坏胶原的三股螺旋结构.随着EDC用量增加,EDC-CFSM的热变性温度升高明显,耐降解性显著提高.用浓度为14mmol/L的EDC改性得到的EDC-CFSM表现出较优的生物学性能,其热变性温度达96.7℃,耐降解性最优,孔隙率为80.91%,孔径约为70~180μm.  相似文献   
6.
第五部分用铬泥还原红矾制备铬鞣剂及应用研究 5.1引言 有关铬革屑提胶后残留产物铬泥的后续利用的研究一直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早期铬泥一般都被弃置不用,使得铬革屑的资源化利用产生了二次污染,或经过繁杂的过程提取纯铬,不仅消耗大量的酸碱,并浪费了铬泥中宝贵的蛋白质资源。用铬泥还原红矾制备铬鞣剂不仅完美地解决了以前铬泥资源化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能使铬泥中的铬重新回用于制革生产,可避免繁杂的纯化工序.且节约配制铬鞣剂时葡萄糖的用量。  相似文献   
7.
介绍在制革过程中铬污染对环境的危害,就其作用机理及应用性能概述了稀土盐、羧酸型铬鞣助剂和高分子铬鞣助剂三种类型的高吸收铬鞣助剂,提出了未来铬鞣助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第二部分 氢氧化钠水解铬革屑提取胶原多肽的研究 2.1引言 随着资源、环境等全球性生态问题的日益严峻。铬革副废物的资源化利用成为国内外制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当前铬革屑回收利用的主要途径是通过酸、碱、酶或氧化剂的作用,使铬鞣革退鞣来分离铬草中的铬和胶原蛋白。分离出的胶原蛋白可用作肥料、饲料,或制成蛋白填充剂、复鞣剂和涂饰剂,分离胶原蛋白后得到的铬泥则可用来配制铬鞣剂或纯化得到商业用铬。  相似文献   
9.
通过酸解醚化复合变性方法制备了羧甲基酸解淀粉(CMAS),探讨了水分含量、氯乙酸用量、氢氧化钠用量、温度、时间对取代度(DS)和反应效率(RE)的影响,对产物进行了FTIR、XRD、SEM、TG分析,研究了其黏度与pH和盐质量分数的关系。结果发现,在nNaOH/nAGU=2.835,nMCA/nAGU=1.39,V水/V乙醇=0.11,温度为50℃,时间为3h的条件下,羧甲基酸解淀粉的取代度达到0.8052,反应效率为57.92%,颗粒大小在5~10μm;黏度随pH的下降而降低,随NaCl质量分数的升高而下降,达到0.6%时溶液黏度下降到4.37 mPa.s,下降了46.31%。  相似文献   
10.
采用酸-酶结合法制备牛肌腱胶原纤维凝胶.研究了浓度、温度及pH值对胶原纤维凝胶黏度与吸水率的影响,用激光粒度仪测定胶原纤维凝胶的等电点,通过扫描电镜考察了胶原纤维凝胶海绵的断面、表面及胶原纤维束的形貌.结果表明:胶原纤维凝胶的等电点为4.22±0.04;胶原纤维凝胶经冷冻干燥后形成孔隙均匀的三维网状结构,孔径约为90~250μm,胶原纤维直径约为0.1~1.0μm.DSC分析测得胶原纤维凝胶海绵的热变性温度为66.8℃.在试验研究范围内,胶原纤维凝胶的黏度随其浓度的增高而增大,随温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随剪切速率增大而降低.随pH值的升高,胶原纤维凝胶的黏度先降低后升高,胶原纤维的吸水倍率呈现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其pH值为3.5时,其吸水倍率达到289.8 g/g,黏度降至最低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