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9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过节,舅兄带来一只鸽子,很可爱,洁白的羽毛,红宝石似的小圆眼睛,但翅膀和腿都被缚住。它不时歪起脖子,不明就里地瞅瞅我们,似问:“为什么捆我?”我心中老大不忍,对舅兄说:“怪可怜的,放生吧。”“放生?”舅兄虎起脸:“鸽子大补,一鸽九鸡咧!”舅兄是厨子,心狠,说着用他那两只杀了无数“生”的大手抓起鸽子,像拧毛巾似地一拧,鸽颈断了。一个鲜活、灵气的生命眨眼魂归天宇。吃饭时,舅兄若无其事地吃肉喝汤,可我怎么也不忍下箸。  相似文献   
2.
居家过日子的女人,闲来好嗑瓜子,三个五个扎堆.边嗑边拉家常,说不尽的陈年旧事,逋不完的闾巷新闻。  相似文献   
3.
靠水难吃水     
那是一个弹丸小湖,圆溜溜,水汪汪。夏日,湖中野荷摇曳,红的、黄的、白的花朵藏身其间,活泼泼的了,因为估计产不了几斤粮食,但也不说把已填的土挖走。圆湖变成窄湖,像一只眼——丹凤眼,躺在地  相似文献   
4.
苗连贵 《饮食科学》2010,(12):34-35
以前只听说过镇江的“肴肉”,这回到了镇江,才知道镇江最名贵的菜是“船鲥”。“船鲥”指的是在渔船上烹制的鲥鱼。之所以有这么怪的名字,是因为鲥鱼异常鲜嫩,出水即死。以前运输不便,也无法保鲜,运上岸的鲥鱼,成菜的风味大减。所以真正的食客只能随船而去,在长江上用盘网捕鲥鱼,捕后即烹,  相似文献   
5.
苕货     
苗连贵 《饮食科学》2013,(12):36-36
秋冬是吃苕的季节。新苕上市,比窖藏的老苕饱满、鲜劲。苕就是红薯,荆楚人呼为苕。原先以为苕出自本国本土,岂料它是地道的舶来品,原产南美,明万历年间经菲律宾传入中国,故苕又称番薯。  相似文献   
6.
皇家豆腐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年幼家贫,于十七岁落发为僧,因为清规戒律,加上连年灾荒,被方丈疏散出寺,云游化缘过着近乎乞讨的生活。有一天,他来到钟离西南二十里处一位姓黄的厨师门口化缘,这位黄厨师见此少年游方僧衣衫褴褛,骨瘦如柴,顿起恻隐之心,便将刚出锅的一块酿豆腐施舍给了他。朱元璋饥寒交迫之中得此  相似文献   
7.
清苦花红茶     
花红茶是花红树叶泡的茶。花红.又名海棠、沙果,每年果农摘了果实后.把叶子捋下来.晒得干透,装在麻袋里.挑到城里卖。当年茶叶贵,人多喝不起,花红茶便宜.叶子论斤实.一毛钱就可以买上二斤。  相似文献   
8.
武汉是稻米之乡,武汉人以大米为主食,但在吃面上也颇为拿手,声名远播的热干面即是一例。一碗黄亮油润的面,拌以调料,浇以酱汁,撒以葱花、菜丁,淋  相似文献   
9.
藕汤香     
苗连贵 《饮食科学》2009,(12):58-58
武汉人爱喝汤,早些年,街坊邻里见面常这样打招呼:“吃了有?这些时喝汤有?”汤挂在嘴边,可见汤在武汉人的生活中地位不一般。这里所说的汤,非指所有的汤品,专指藕煨排骨汤。煨汤,藕与排骨几乎就是绝配,天作之合。煨汤宜用文火。汤成,骨香,肉香,再加上莲藕、湖塘、水泽的野气清香,弥漫在半空,浓得化不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