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轻工业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采用改良微孔板培养,结晶紫染色、平板计数以及电镜扫描方法研究不同初始菌浓度、培养环境(温度、气体环境)、培养基成分(pH、氯化钠浓度、碳源种类和浓度),培养基用量及接触材料对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lis,P. mirabilis)生物膜生长的影响。经过24 h培养,初始菌浓度10 CFU/cm2时,生物膜形成量较低,初始菌浓度102~108 CFU/cm2时,生物膜形成量明显;37 ℃有氧条件适宜P. mirabilis生物膜形成;培养基组成(2.0% NaCl,1.0%麦芽糖,pH8.0)和加倍用量对P. mirabilis生物膜形成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粗糙的木制表面最易使P. mirabilis粘附并形成生物膜,硅胶次之,聚丙烯塑料和盖玻片表面比较光滑,菌体不易粘附,生物膜难以形成;不同接触材料形成的P. mirabilis生物膜结构和形态不同,硅胶上生物膜为蘑菇状,盖玻片上生物膜成扁平状。本文研究结果可为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P. mirabilis污染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热处理后鲭鱼中异尖线虫幼虫能否被检测、幼虫残留体蛋白质是否被破坏及其对于消费者的致敏风险。选用高温灭菌和油炸两种高温加工方法处理异尖线虫体蛋白质,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其基因变化,采用圆二色谱及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观察异尖线虫全虫体蛋白质变化情况,借用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测定热处理过敏蛋白抗原性变化。结果表明,高温热处理后,异尖线虫幼虫DNA和蛋白质被破坏,抗原性降低。高温灭菌处理60 min过敏蛋白抗原性下降98.2%。实时荧光定量PCR用于检测热加工食品中异尖线虫幼虫残留非常有效。油炸处理对异尖线虫体蛋白质的破坏作用比高温灭菌方法更为显著。实时荧光定量PCR能够快速检测出鲭鱼体内异尖线虫幼虫残留,高温灭菌和油炸热加工方法都能有效破坏残留的异尖线虫体蛋白质,从而降低过敏风险。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研究鼠伤寒沙门氏菌在玻璃表面生物菌膜(BF)的生长特性和乙醇作用方式对鼠伤寒沙门氏菌菌膜形成的影响以及乙醇适应处理对浮游菌与菌膜耐致死胁迫的作用。采用结晶紫染色观察鼠伤寒沙门氏菌菌膜的形成,用酶标仪测量波长570 nm处不同条件下生物菌膜的生物量,用平板菌落计数衡量乙醇适应处理对浮游菌及菌膜耐致死胁迫的影响。结果表明,结晶紫染色可清晰观察到鼠伤寒沙门氏菌在玻璃表面形成的生物菌膜,菌膜形成的紧密网状结构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强。乙醇作用方式对菌膜形成有显著影响,加入不同含量的乙醇后培养48 h,乙醇对菌膜形成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预先培养菌24 h后加入5%的乙醇,能显著促进菌膜的生长。菌膜形成过程中,当营养条件为1/10 TSB,5%乙醇适应能增加菌体对苹果酸的耐受性,增加浮游菌对12%的乙醇及5 mg/mL苹果酸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水溶性姜黄素介导的光动力技术对霍利斯格里蒙特菌和溶藻弧菌的灭活效果及其机理.方法:通过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光动力技术对霍利斯格里蒙特菌和溶藻弧菌的灭活效果,采用试剂盒检测光动力作用后菌体内活性氧水平,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菌体蛋白降解和基因损伤程度.结果:水溶性姜黄素光动力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