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轻工业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1.
该研究探讨了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快速鉴别产呕吐毒素蜡样芽胞杆菌的方法。通过对标准品进行分析,重新对特征峰进行定位并测定其灵敏度,并用正交试验分析不同培养条件下检验结果的差异,用优化后的培养条件对49株野生蜡样芽胞杆菌及3株标准菌株进行特异性检验。研究表明,MALDI-TOF MS可检测到产呕吐毒素蜡样芽胞杆菌中呕吐毒素相应m/z值为1 175的[M+Na]+和m/z值为1 191的[M+K]+加合物特征峰,具有较高的灵敏度(0.01 μg/mL),经极差分析显示,选用MYP培养基30 ℃培养12 h后的菌落能获得最稳定、响应值高(>104)的检验结果;方法应用验证表明,49株野生菌株中2株含ces基因的蜡样芽胞杆菌均检出,其余未含有ces基因的菌株均未检出。该研究建立的MALDI-TOF MS检测方法能直接快速准确检出产呕吐毒素蜡样芽胞杆菌,该方法检测特异性强(100%),灵敏度高(0.01 μg/mL),对于食品安全事故快速精准分析研判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明显有浑浊现象的食醋样品进行分析,了解和探讨浑浊是否由微生物因素引起。方法以浑浊食醋、醋醅为测试样本,采用感官评定、微生物培养、显微镜检、加热灭菌实验等手段对食醋浑浊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醋醅分离出来的微生物采用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仪进行鉴定。结果采用平板计数法和薄膜过滤法培养浑浊食醋,样本均未检出,醋醅样本有检出。染色结果显示浑浊食醋样本A中发现有未知革兰氏阴性菌和酵母菌,并无明显增殖现象;样本B中未检出微生物;醋醅样本检出酵母菌和未知革兰氏阴性菌。晶形镜检和加热灭菌试验表明,浑浊成分有糊精和蛋白质。结论食醋样本浑浊现象产生原因不是由可培养微生物引起,可能是非可培养微生物或者是非生物因素引起。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即食米面制品中蜡样芽胞杆菌的污染状况及食源性蜡样芽胞杆菌中毒力基因的分布规律,以餐饮服务场所采集245份即食米面制品为蜡样芽胞杆菌的污染调查材料,通过国标法及持家基因分离鉴定得到49株蜡样芽胞杆菌阳性株,并对其进行13种毒力基因的PCR检测。结果表明:蜡样芽胞杆菌的平均检出率为10.61%(26/245),阳性检出样品主要为盒饭及米饭,其蜡样芽胞杆菌平均检出水平为3032 CFU/g,其中以盒饭的检出程度最高。49株分离菌株均检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毒力基因,非溶血性肠毒素基因nhe和entFM检出率最高,分别达到100%及91.84%,是分离菌株的主要毒力基因;溶血素基因hblA、hblC、hblD检出率分别为20.41%、38.78%和40.82%。同时携带nhe三个基因又携带hblA、hblC和hblD基因的强毒株有7株,占14.29%,且这7株菌均含有entFM基因。呕吐型毒力基因ces、cer、EM1仅2株检出,检出率为4.08%。本研究对即食米面制品中蜡样芽胞杆菌的监控、预警及爆发引起食物中毒后追踪其感染源和传播途径及构建基因指纹图谱库和分子溯源平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不同种类的生鲜肉制品进行沙门氏菌检验, 了解沙门氏菌分离鉴定过程中出现的干扰菌种类和特性。方法 对25份生鲜肉制品进行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 通过生化试验和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分析系统对出现的可疑菌进行鉴定。结果 在分离鉴定过程中, 干扰菌同沙门氏菌初步生化试验结果相似, 可疑率为79.5%; 鉴定出的干扰菌有奇异变形杆菌、弗氏柠檬酸杆菌、拉氏普罗威登斯菌、温和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海藻希瓦菌。结论 沙门氏菌分离鉴定过程中存在大量无法通过初步生化排除的干扰菌, 可结合ONPG试验及O多价血清试验进行排除; 鉴定出的干扰菌均为条件致病菌, 需引起重视, 开展其致病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验证国标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2种方法对能力验证中的沙门氏菌双相亚利桑那亚种分离与鉴定的效果。方法按照作业指导书要求及GB 4789.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中的方法分离菌株,以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对分离菌株进行快速筛查,再将生化鉴定结果符合沙门氏菌特征的菌株进行血清学鉴定。结果样品CODE 0575在沙门氏菌显色平板上分离得到蓝绿色圆形菌落,在BS平板上分离得到灰绿色圆形菌落,经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快速筛查,结果为阳性;再通过VITEK 2 compact鉴定为肠道沙门菌双相亚利桑那亚种;该菌不产硫化氢,ONPG为阳性,确定血清型为60:r:e,n,x,z15。结论以国标法为基准,借助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和VITEK 2全自动鉴定系统进行检测,可确保沙门氏菌双相亚利桑那亚种不被漏检;应特别注意沙门氏菌双相亚利桑那亚种在显色培养基上与常见沙门菌表型不一致;建议扩大对沙门氏菌双相亚利桑那亚种的监测范围。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食品分析能力评估计划能力验证样品沙拉中分离、鉴定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判断2份样品是否有检出。方法参照GB 4789.3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进行检测,将VITEK 2 compact生化结果符合的菌株进行O157和H7抗原血清学鉴定。结果样品编号M221d11B检出大肠埃希氏菌O157:H7,样品编号M221d11A未检出大肠埃希氏菌O157:H7。测试样品的背景干扰菌是成团泛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结论取得满意的能力验证结果需要注意以下因素:培养基试剂的质量、样品之间的交叉污染、样品的正确复苏和制备、菌落特征的识别以及干扰菌株的排查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三重微滴数字PCR(ddPCR)方法同时定量检测即食食品中的沙门菌、蜡样芽胞杆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方法 选择以沙门菌ttrA/ttrC、蜡样芽胞杆菌essC、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侵袭相关内肽酶基因等3个单拷贝基因对应的3对引物探针,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引物/探针特异性后,建立三重ddPCR方法同时定量检测3种致病菌的拷贝数。结果 该方法的线性范围分别为:沙门菌25~22 687 copies/20μL;蜡样芽胞杆菌19~15 620 copies/20μL;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18~23 373 copies/20μL,线性相关因子r2≥0.999,6个浓度3次重复测定3种菌的相对标准偏差(RSD)≤12%,重复性好,对于上述菌株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6、3和7 copies/20μL;采用已建立的ddPCR方法和平板计数方法对模拟染菌米粉样品进行检测,两种方法测定值结果 RSD小于9%,结果一致性较好。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三重ddPCR同时定量检测即食食品中沙门菌、蜡样芽胞杆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方法与平板计数法相比,更快速、灵敏,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沙门氏菌快速检测板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方法以标准菌株为测试样本,参照GB4789.4-2010验证沙门氏菌快速检测板的灵敏度、特异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准确度,同时利用卡方检验分析阳性率显著性差异。结果沙门氏菌快速检测板最低检测限能达到10~0 CFU/m L,灵敏度为100%,不存在假阴性,特异性为92%,假阳性率为8%,准确度为95%,显著性差异卡方值卡Χ~2为0.5,均达到定性方法验证的相关指标。结论沙门氏菌检测板技术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的特点,可以作为一种快速筛查方法广泛运用在食品安全微生物检测领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植物蛋白饮料中大豆成分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ntion,LAMP)快速检测技术方法。方法 根据大豆Lectin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大豆成分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特异性引物和反应体系,对方法特异性、灵敏度和稳定性进行测试,并以实时荧光PCR方法为参比方法,对32种植物蛋白饮料进行检测应用验证。结果 本研究建立的LAMP方法特异性强,稳定性好,最低检出限为0.1%(以质量分数计);通过参比方法验证,方法特异性和灵敏度为100%,不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LAMP技术快速检测植物蛋白饮料大豆成分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准确、检测成本低等优点,可为植物蛋白饮料大豆成分掺杂掺假提供一种快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