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5篇
  202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1 毫秒
1
1.
凝固型蜂蜜酸奶高还原糖转化率菌株的诱变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两种乳酸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和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进行紫外线(UV)和硫酸二乙酯(DES)单因素诱变,确定了适宜紫外线照射时间、DES诱变的振荡时间;以UV和DES对两种菌进行复合诱变,筛选得到性能优良的两种乳酸菌各一株。复合诱变所得菌株的遗传性能稳定,还原糖转化率较出发菌株分别提高了24.65%和21.73%;发酵所得蜂蜜酸奶品质优良,满足了凝固型蜂蜜酸奶发酵对菌种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蜂蜜乳酸发酵是利用乳酸菌进行发酵,将蜂蜜中的还原糖转化为乳酸.本实验通过单纯蜂蜜发酵、蜂蜜 大豆蛋白发酵、单纯牛乳发酵和蜂蜜 牛乳发酵四组对比实验,检测发酵前后还原糖含量的变化,测定发酵终点乳酸含量、跟踪检测蜂蜜 牛乳发酵中还原糖和乳糖的变化,证实在氮源充足条件下,蜂蜜中的还原糖作为碳源可以被乳酸菌利用并转化为乳酸.  相似文献   
3.
以还原糖转化率为指标,利用正交回归组合设计对蜂蜜发酵酸奶中三个重要因素:蜂蜜添加量、大豆分离蛋白替代度和接种量进行研究,拟合出回归方程。回归分析表明,蜂蜜添加量和大豆分离蛋白替代度对还原糖转化率有极显著的影响,并寻得最优水平为:蜂蜜添加量9.36%、大豆分离蛋白替代度37.8%、接种量2%。  相似文献   
4.
周先汉  刘娴  蒋凯亚  刘陈冰 《食品科学》2007,28(11):215-217
本实验探索了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和初始pH值对蜂蜜酸奶还原糖转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的发酵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蜂蜜8%、脱脂奶粉10%、按1:1接入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总接种量为2%的基本条件下,当发酵时间为4h、发酵温度为42℃、初始pH值为6.8时,原料中还原糖转化率达到36.18%。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定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牛奶中四环素类兽药残留量的不确定度。方法依据GB/T21317-2007《动物源性食品中四环素类兽药残留量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相关数学模型,对高效液相色谱法实验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来源进行分析与评定。结果当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牛奶中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强力霉素的残留量分别为0.939、0.825、0.838、0.900 mg/kg时,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0.078、0.073、0.081、0.078 mg/kg (k=2)。结论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主要受标准溶液配制、工作曲线拟合、样品回收率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