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6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8篇
石油天然气   3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气淡水低温热液矿床中流体包裹体稳定同位素研究为古气候的研究提供了唯一可能性,因为包裹体流体能直接提供古水溶液的原始样品。由于诸如年平均降雨温度、相对湿度、气团成因及历史以及海水同位素组成等气候参量的变化,因而大气淡水中H、O同位素组成通常变化不定。因为萤石(CaF_2)宿主矿物中不含O、H,消除了包裹体捕获后O、H同位素的交换现象,因而其中包裹体具特殊意义。爱达荷东北Bayhorse矿区始新世(51~50Ma)低温热液矿床中萤石主矿物流体包裹体具有低盐度(大多低于0.6ω_NaCl%)和低—中等均一温度(98~146℃)特征,表明流体属大气淡水成因。包裹体流体中H、O同位素资料与该区现代大气淡水的O、H同位素值几乎完全相同。始新世包裹体流体和现代大气淡水具有相似的同位素组成的事实说明,始新世气候条件与今天的相似。该结论有力地支持了Sloan和Barron的气候模拟结果,即大陆内部气候并不具有始新世时期深海古气候记录所反映的气候大规模变暖现象。  相似文献   
2.
在北海油田储集砂岩中,石英是主要的孔隙充填胶结物。曾认为,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T_h)代表寄主石英生长时的温度。然而,碎屑颗粒-加大边交界处的早期成岩包裹体具有很高的古温度,它与由胶结深度计算出的石英生长温度不相吻合。这些包裹体的温度随着目前的不断埋深而逐渐增加,并不断接近现今的储层温度,这说明包裹体已开始朝着今天的压力-温度条件进行调整。可见,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代表的只是埋藏温度,而不反映石英的生长温度。实验研究结果证实,包裹体再调整的程度和数量取决于包裹体自身的大小、形态和流体组分。通过北海油田中深埋石英胶结物的研究表明,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与上述变化过程存在着某种关系。  相似文献   
3.
针对地球科学所面临的历史机遇和严峻挑战,提出21世纪地球科学应围绕可持续发展原则进行战略性调整,主要方向包括:环境导向型、资源导向型、生态导向型、灾害导向型和社会导向型地球科学。其中,环境型地球科学主要对环境地质背景、环境地质过程、全球环境变化以及环境质量、效应、保护、监测等进行框架性研究;资源型地球科学主张全球自然资源的理性开发,并为资源效用、资源生态、资源经济、资源管理等提供战略性指导;生态型地球科学强调全球生态文明观,即强调自然地球系统、天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态系统的大统一;社会型地球科学强调地球科学在生命起源、人类文明和社会经济中的重要性,追求人类生存、经济发展与自然的协调统一;灾害型地球科学强调人地作用对地球的影响,并为地质灾害的背景、规律、防治、预测、评估等提供科学依据。新时期地球科学理应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包括人口、资源、环境、生态、农业、区域经济、旅游等领域)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西昌盆地上三叠统白果湾组砂岩储层次生孔隙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昌盆地上三叠统白果湾组砂岩储层研究结果表明,区内次生孔隙可分为3种成因体系:与地下同源流体溶解作用有关的孔隙体系;与有机质成岩过程中产生的酸性流体溶解作用有关的孔隙体系和与烃类-矿物氧化剂间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化学侵蚀性流体溶解作用有关的孔隙体系。它们构成区内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各孔隙体系的孔隙结构、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及共生组合关系各异。它们是多源熔解营力以多种溶解机制对储层多期溶解叠加改造的综合产物。  相似文献   
5.
西昌盆地流体包裹体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通过对西昌盆地下二叠统碳酸盐岩流体包裹体研究证实,储层成岩演化和烃类生成、运移、聚集的每一阶段均可形成流体包裹体,是储层孔隙形成环境、发育阶段以及油气演化、运移、聚集的直接标志.不同世代胶结物和不同期次孔隙充填矿物中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西昌盆地下二叠统烃源告演化及储层孔隙的发展经历了准同生期、成岩早期和中晚期、表生期、再埋藏早、中、晚期7个演化阶段.其中,表生期岩溶孔洞缝、再埋藏早期深部溶蚀孔洞缝和中晚期构造裂隙构成了区内聚烃期储集空间.石油开始生成和初次运移发生在晚二叠世(再埋藏早期),大量运移聚集发生在三叠纪(再埋藏中期),天然气大量运移聚集发生在侏罗纪及其之后(再埋藏晚期).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与海西期玄武岩喷发(热)事件、印支-燕山期构造运动及岩浆多期侵入活动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6.
川中磨溪气田雷一~1储层古岩溶发育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应用古水文地质方法综合分析了雷一储层古岩溶的发育特征,阐述了水化学环境与溶蚀期次对古岩溶发育程度的影响,并分析了岩溶水源、古水动力场演化与天然气聚集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8.
在对乐业大石围天坑群中各个典型天坑单体形态特征和对比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其旅游开发现状,提出4个典型天坑不同的旅游产品开发方式,以形成各自不同的核心吸引力:大石围天坑—岩溶山地观光产品体系;黄洞天坑—生态旅游产品体系;穿洞天坑—科普科考旅游产品体系;大曹天坑—探险旅游产品体系。根据不同天坑的旅游产品开发方式和各自的发育特征,将岩溶天坑旅游产品开发方式概括为纵向分带式:顶部,以观光或生态旅游为主;中部,外侧以登山观景体验为主,内侧以极限体验为主;坑底,地质科普游,或地下河、洞穴探险,或森林休闲、环境体验。  相似文献   
9.
矿物包裹体研究在油气评价和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矿物包裹体在油气评价及预测中的应用是90年代应用石油地质学的一个重大进展,它不但为油气资源评价和油气勘探远景预测提供了崭新思路、方法和手段,而且为矿物包裹体学的应用和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本文系统介绍并探索矿物包裹体在油气形成、演化、运移、聚集以及油气资源评价和勘探远景预测等方面的。  相似文献   
10.
川黔桂二叠系层序地层与油气勘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川黔桂二叠纪的5种不同类型盆地有不同的层序充填,因此,其油气前景也不相同。总体而言,海侵体系域、凝缩层、台盆和盆地的高水位、低水位体系域以及混合台地和孤台高水位体系域上部含煤岩系是重要的烃源层。上述层序也是重要盖区,其中以海侵体系域最为重要。有利储集体及相应的潜在圈闭主要包括:(1)低水位体系域中盆底扇-斜坡扇砂体、三角洲前缘砂体、冲积扇砂体、河道充填砂体、进积复合砂体、丘滩礁组合、钙屑及混屑浊积岩等;(2)海侵体系域中的障壁滩砂体、滨岸砂体、河口湾砂体、潮控三角洲砂体、扇三角洲砂体、浊积扇砂体、滞留型陆棚砂体、海侵型生物丘礁组合、火山碎屑浊积岩等;(3)高水位体系域中的河控、浪控三角洲砂体、冲积扇-河道砂体、扇三角洲砂体、浊积扇砂体、陆屑滩坝砂体、碳酸盐滩坝砂体、丘滩礁组合、钙屑重力流沉积、白云岩等;(4)与界面有关的古岩溶储集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