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2篇
机械仪表   1篇
轻工业   8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罗勒花和叶的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吸附罗勒花和叶的挥发性成分,采用GC/MS分析鉴定,并用峰面积进行归一化定量。从罗勒的花和叶分别分离出50和55个峰,鉴定出其中的33和43种化学成分,分别占总峰面积的97.7%和94.3%。罗勒花和叶的主要成分均为蒿脑,芳樟醇,樟脑,石竹烯等。  相似文献   
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52°五粮液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出58种香气成分.其中酯类化合物鉴定出26种,相对含量占总挥发物的49.80%;醇类化合物鉴定出9种,相对含量占总挥发物的47.54%;烷烃类化合物鉴定出8种,相对含量占总挥发物的1.02%;醛酮类化合物鉴定出7种,相对含量占总挥发物的0.97%;酸类化合物鉴定出4种,相对含量占总挥发物的0.59%.五粮液的主要香气成分依次为乙醇(相对含量38.75%)、已酸乙酯(相对含量23.14%)、辛酸乙酯(相对含量6.34%)和丁酸乙酯(相对含量3.88%).  相似文献   
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玉米中的游离酚和结合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玉米中游离酚和结合酚的检测方法,包括原儿茶酸、龙胆酸、对羟基苯甲酸、绿原酸、香草酸、咖啡酸、丁香酸、表儿茶素、香豆酸、阿魏酸、芥子酸、芦丁、橙皮素、槲皮素。有机溶剂提取玉米中的游离酚,碱法提取玉米中的结合酚,以ZORBAX Eclipse Plus Phenyl-Hexyl(4.6 mm×250mm,5μm)为分析柱,乙腈(A)和含0.4%乙酸的超纯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280 nm波长检测。14种酚类化合物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4~0.999 9,加标回收率为90%~108%,相对标准偏差为0.03%~3.59%。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用来同时测定玉米中的游离酚和结合酚。  相似文献   
4.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荔枝果实游离氨基酸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许柏球  杨剑 《食品科学》2004,25(12):156-159
本文以邻苯二甲醛(OPA)与9-芴基羰酰氯(FMOC-CI)作衍生剂,正缬氨酸为内标,利用二极管阵列(DAD)可变波长检测程序,采用柱前衍生RP-HPLC法测定了4个荔枝品种果实的全谱游离氨基酸。结果表明:各种氨基酸的保留时间(Rt)RSD为0.01%~3.02%、相对峰面积(Ax/AI)RSD为1.19%~7.82%,回收率为92.21%~114.24%;荔枝果实中以丙氨酸(Ala)、谷氨酸(Glu)、精氨酸(Arg)、天冬氨酸(Asp)和苯丙氨酸(Phe)为主要氨基酸,其总量超过游离氨基酸总量的60%,4个荔枝品种的总游离氨基酸含量从大到小排序为:淮枝、糯米糍、黑叶、桂味。  相似文献   
5.
pH值及溶解氧对灵芝多糖深层液态发酵的影响与控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讨了 pH值及溶解氧 (DO)对灵芝多糖深层液态发酵的影响和控制措施。结果表明 ,灵芝胞内多糖的生成与菌丝体的生长呈偶联型 ,胞外多糖的形成与菌丝体生长呈部分偶联型。菌丝体生长及胞内多糖产生的最适 pH值为 5 4 ,胞外多糖产生的最适 pH值为 4 6。菌丝体生长最适溶氧和胞外多糖生成最适溶氧基本一致 ,在 80 0 %左右 ,溶氧超过这一水平 ,不利于胞外多糖的形成。据此设计出灵芝多糖发酵 pH和DO优化控制条件 ,在此优化条件下进行发酵 ,灵芝菌丝体生物量、胞内多糖量、胞外多糖量较未经优化控制的发酵分别提高 57%、51%、31% ,总灵芝多糖产量提高了 33%  相似文献   
6.
探讨比值导数波谱法中相同除数因子下的不同零交点波长对食品混合色素检测的影响。用此法对柠檬黄、胭脂红及亮蓝等色素组成的三混体系进行分析 ,结果为平均回收率为 98.8%~ 10 5 .8% ,RSD为 0 .0 1%~ 5 .3 9%。说明不同零交点波长的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测定鲫鱼体中挥发性物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进一步利用GC/MS法对挥发性物质进行了分离鉴定。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鉴定出鲫鱼体中的挥发性物质共有23种,且不同鱼体部分其挥发性成分的种类与含量不同,其中鱼鳞、鱼皮、鱼鳃主要挥发性物质为3-甲基-1-丁醇、己醛、辛醇,而鱼肉内挥发性组分较多,1-辛烯-3醇为主要挥发性组分,其余为C4~C8的醇类,为开发新型鱼类脱腥加工技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不同解冻时间对冰鲜牡蛎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冰鲜牡蛎中挥发性物质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鉴定出的冰鲜牡蛎的挥发性物质共有39种,主要挥发性物质有己醛、1-辛烯-3-醇、3-辛酮等;进一步研究不同解冻时间,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相对含量的变化表明,随着解冻时间的延长,挥发性物质中醛酮类相对含量减少,胺类相对含量增加,其他化合物也增多。  相似文献   
9.
西式肉制品加工环境与卫生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西式肉制品加工过程中的主要微生物污染途径及其控制措施,强调清洗与消毒、温度控制和质量监控是做好西式肉制品加工环境与卫生管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白玉兰花和黄玉兰花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两种玉兰花共鉴定出91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共有成分检出31种。白玉兰花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为2-甲基-丁酸甲酯(42.04%)、丙酸甲酯(13.89%)、苯乙醇(4.86%)、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4.61%)和石竹烯(3.80%);黄玉兰花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为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41.34%)、安息香酸甲酯(9.68%)、4-(2,6,6-三甲基-2-环己烯-1-基)-2-丁酮(7.93%)、苯乙醛(6.70%)、(E)-4-(2,6,6-三甲基-1-环己烯-1-基)-3-丁烯-2-酮(4.29%)、β-月桂烯(4.06%)和D-苧烯(3.55%)。对于萘(樟脑)类化合物,白玉兰花测得的相对百分比为5.20%,黄玉兰花未检出;对于甲酯类化合物,白玉兰花测得的相对百分比为62.10%,黄玉兰花测得的相对百分比为11.60%;对于醇类化合物,白玉兰花测得的相对百分比为9.47%,黄玉兰花测得的相对百分比为42.70%;对于烯烃类(含萜烯)化合物,白玉兰花和黄玉兰花测得的相对百分比分别为17.80%和10.30%。研究结果显示,两种玉兰花的挥发性成分及其相对百分比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