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5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建立测定芦荟组织中有效成分褪黑素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并用该方法测定不同品种的芦荟组织.方法:以SymmetryC18(150mm×4.6mm,5.0μm)为色谱柱;甲醇:水(1:1)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23nm,灵敏度为2.00 AUFS.结果:褪黑素浓度在2.0~200.0pg/ml(r=0.9892)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8%(n=6),RSD=1.13%.结果表明,利用RP-HPLC法分析不同芦荟中褪黑激素含量简便、易行.芦荟组织中褪黑素含量随品种、组织不同而不同,其中花高于同种的叶.库拉索芦荟中的褪黑素含量远高于其它不同品种的芦荟的同类组织.  相似文献   
2.
从优质窖泥中分离得到多种菌株,利用活细胞固定化技术对混合菌株的产酸情况进行了研究。分别以改良的巴克培养基和酒糟浸出液为基础,通过改变培养基成份,用气相色谱分析检测不同发酵条件下各种有机酸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甲酸、戊酸对混合菌种产酸有抑制作用,乙酸钠与固定化菌株产酸呈正相关:以乙酸+乳酸、乙酸+丙酸、乙酸+丁酸、丙酸+丁酸混合作为碳源,对己酸的生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菌株对底物的转化趋势是:乙酸→丁酸→己酸;同时还发现,氮、磷对固定化菌株有机酸的产生影响很大。此外,对固定化菌株发酵酒糟浸出液的有机酸产生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较为理想,可用于浓香型白酒的再生产。  相似文献   
3.
RP-HPLC用于芦荟多糖的单糖组成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芦荟多糖,用三氟乙酸(TFA)水解,通过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衍生水解后的单糖,衍生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分析,紫外检测,研究了三种常见芦荟多糖的单糖组成及摩尔比。结果表明:利用RP-HPLC研究芦荟多糖的单糖组成简便易行,并且芦荟多糖因品种不同存在单糖组成差异。从而建立了研究芦荟多糖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固定化多菌种连续发酵及其产酸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固定化活细胞培养技术进行了多菌种连续发酵。用三十支发酵柱模拟白酒的发酵窑池,以不同的发酵柱代表窑池发酵的不同阶段,人工控制温度,通过改变培养基成份进行连续发酵,用气相色谱分析检测不同发酵条件下以及不同发酵阶段的总酸、总酯、乙醇、pH值以及各主要有机酸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丁酸在19号柱达到峰值,己酸在22号柱达到峰值;微生物数量在7号柱达到峰值后下降,在19号柱最低,随后又有上升趋势;发酵柱中厌气芽孢杆菌为优势菌群。此外,对固定化菌株发酵酒槽浸出液的有机酸产生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5.
烤烟叶数株高突变株的生长特征及DNA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2001年烤烟大田自然条件下出现的多叶数、超株高的突变株,采用组织培养获得的再生苗,2002年在3个不同生态地点栽植进行生长观察,同时从细胞学、生理生化和遗传物质DNA的鉴定方面,以原品种株做对照.结果发现,在植株形态生长方面,突变株较对照株叶数仍表现出多叶数、超株高和晚花发育的特征性状;在叶细胞结构方面,突变株叶片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个数极显著多于对照株;在生理生化特性指标方面,突变株叶绿素a、b和总量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较对照株高,且突变株和对照株的COD、POD同工酶及可溶性蛋白质SDS-PAGE电泳有酶谱带差异;提取叶细胞DNA的RAPD分析和开花期叶片mRNA差异显示的电泳图谱中,突变株与对照株对所选用的随机引物扩增产物条带数存在着数量差别.初步证明该变异株应是晚花或多叶数基因的突变体,为克隆烤烟叶数或晚花基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