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轻工业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该实验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不同发酵时期的鳀鱼鱼露挥发性物质进行检测,采用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并结合感觉阈值评价了挥发性风味物质对总体风味的影响,通过聚类分析探讨发酵过程中的关键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共检测出178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酸类(2.99%~30.02%)、醇类(13.97%~41.77%)、醛类(8.67%~51.61%)总量明显高于其他类别的挥发性化合物;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逐渐增加。发酵0、3、6、9、12、15个月鱼露的主体风味物质分别有9、11、8、9、9和10种。发酵过程中筛选出9种关键性风味物质,包括丁酸、(Z)-4-庚烯醛、癸醛、壬醛、3-甲硫基丙醛、(E,Z)-2,6- 壬二烯醛、3-乙基苯酚、丁酸乙酯和苯酚。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脯氨酸(Proline,Pro)、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二肽与鲜味受体分子相互作用,该研究合成了12个Pro、Glu二肽,以感官评价为基础,利用同源建模、分子对接技术研究Pro、Glu二肽与味觉受体第一家族亚型1(Taste Receptor Type 1 Member 1,T1R1)、味觉受体第一家族亚型3(Taste Receptor Type 1 Member 3,T1R3)和钙敏感受体(Calcium Sensitive Receptor,CaSR)的构效关系。结果表明:除脯氨酸-丝氨酸(Proline-serine,Pro-Ser)、缬氨酸-脯氨酸(Valine-proline,Val-Pro)和亮氨酸-谷氨酸(Leucine-glutamic Acid,Leu-Glu)不呈鲜,其余二肽的呈鲜阈值均低于谷氨酸钠阈值(0.3 mg/mL),其中γ-谷氨酸-蛋氨酸(γ-Glutamic Acid-methionine,γ-Glu-Met)和甘氨酸-谷氨酸(Glycine-glutamic Acid,Gly-Glu)的呈鲜阈值最低,为0.07 mg/mL。二肽与T1R1的关键结合位点为Asp147、Thr149、Ser172和Arg277,T1R1是Glu二肽呈鲜的重要受体;与T1R3的关键结合位点为Glu45、Ser147、Val277和His278,Ser147是N-γ-Glu二肽与T1R3受体的关键结合位点;与CaSR的关键结合位点为Leu173、Asn176、Gln179、Arg220、Ser244和Asp275,Glu二肽比Pro二肽更易与CaSR受体结合。二肽与受体主要通过氢键与疏水相互作用结合,呈味较强的二肽在对接时多嵌于受体结合口袋深处;呈味较弱的二肽有的位于结合口袋较浅的位置,有的其疏水区或亲水区暴露于受体表面。该研究有助于阐明鲜味肽与鲜味受体相互作用机制,为深入研究鲜味肽呈鲜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味觉是人类感知生物摄取能的重要环节,胃肠道亦存在味觉感知现象。本文从胃肠道味觉受体、胃肠道味觉感知通路及肠-脑轴味觉信号传导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胃肠道中味觉感知表明胃肠道中存在味觉受体第一家族亚型(taste receptor type 1 member,T1R)1、T1R2、T1R3、味觉受体第二家族亚型(taste receptors type 2,T2Rs)等味觉受体,且肠道味觉物质刺激肠内分泌细胞分泌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肽YY(peptide YY,PYY)等脑肠肽激素,与味觉信号在神经元的传递有关;肠道中鲜味物质谷氨酸钠显著激活大脑缰核、杏仁核和下丘脑亚核的神经网络,表明肠-脑轴味觉感知是基于胃肠道受体及脑肠肽、神经元和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的共同调控,从而提出肠-脑轴味觉信号传导机制假说,认为甜味受体T1R2/T1R3和鲜味受体T1R1/T1R3具有相似的信号传导通路,味觉物质作用于肠道后,与肠道中相应的味觉受体结合,激活磷脂酶-β2(phospholipase C-β2,PLC-β2),释放Ca2+,引起肠道内环境的变化,刺激肠内分泌细胞分泌PYY、CCK等激素,被肠神经元突触特异性识别,将味觉信号传导至大脑神经中枢;而谷氨酸代谢型受体4(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 4,mGluR4)和苦味受体T2Rs信号传导通路则是通过激活磷酸二酯酶(phosphodiesterase,PDE),使细胞质内3’,5’-环腺苷酸(3’,5’-cyclic adenylic acid,cAMP)浓度降低,从而解除环核苷酸(cyclic nucleotide,cNMP)的抑制作用,从而释放Ca2+。基于肠-脑轴味觉偏好,为味觉发生改变的患者开发治疗新药物、寻找新的药物靶点提供了新的方向。对肠-脑轴味觉信号传导机制的研究将为胃肠道生理的神经控制提供分子框架、精准控制人体对味觉营养物质的生理反应,并对味觉物质在肠-脑轴中的摄入、代谢、调节等及开发新的味觉感知途径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鱼露中脯氨酸二肽的呈鲜特性,本研究以感官评价为基础,建立STC-1小鼠小肠内分泌细胞味觉感知模型,采用钙离子成像方法反映脯氨酸二肽的呈味剂量效应,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二肽对鲜味受体T1R1、T1R3、CaSR、GPRC6a的mRNA表达量的影响,判断介导二肽呈鲜的主要受体。结果表明:13个脯氨酸二肽均无苦味,多呈鲜味和酸味,呈味较强的肽同时具有较低的阈值,其中具有较强味觉活性的肽为Ser-Pro、Ala-Pro、Pro-Ala、Pro-Val、Pro-Ile。脯氨酸二肽的呈味活性越强,其对鲜味受体mRNA表达的促进程度越强,推测T1R1是介导脯氨酸二肽呈鲜的重要受体。本研究提供了一种鱼露脯氨酸二肽呈鲜特性的非人工感官评价方法,同时为深入研究鱼露寡肽呈鲜的定量构效关系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