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11篇
综合类   11篇
化学工业   2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22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改善染料木黄酮在机体内作用的靶向性,研究了用具有与肿瘤细胞表面受体定向结合的乳糖来修饰染料木黄酮。采用相转移催化法首次合成标题化合物,并对产物进行了IR、MS、1HNMR和13CNMR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2.
茶渣中粗茶皂素的纯化及其抗氧化和抑菌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AB-8大孔树脂对超声波辅助醇提的粗茶皂素进行纯化,静态吸附实验表明:AB-8大孔树脂对茶皂素具有良好的吸附和解吸性能,静态吸附率和解吸率分别达到99.59%和94.15%。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最佳动态吸附参数,在此条件下纯化后,茶皂素的纯度可达85.56%。体外抗氧化活性实验表明:茶皂素的还原能力强于Vc,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有明显的清除作用;抑菌实验显示茶皂素对大肠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仅在较高浓度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荷叶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荷叶属睡莲科植物,是国家卫生部公布的药食同源物.目前对荷叶的研究多针对其中的黄酮、生物碱等物质,对其中多糖的研究甚少.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荷叶水溶性多糖,选择浸提时间、温度、浸提固液比以及浸提次数作为单因素进行梯度实验,确定其条件范围,再通过进一步的正交实验得到荷叶水溶性多糖浸提工艺的优选因素组合:浸提时间2 h,温度75℃,固液比1∶30,浸提一次.  相似文献   
4.
金属盐沉淀法提取茶多酚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金属盐沉淀法提取茶多酚进行了研究 探讨了茶叶量、浸提水量、浸提时间、浸提次数、浸提水温度、金属盐及其加入量、酸溶时酸的用量、萃取时间、萃取次数等各因素对茶多酚提取率的影响 研究表明 ,AlCl3 和ZnSO4 对茶多酚的沉淀具有协同作用 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 :10 g茶末 ,14 0mL水 ,10 0℃水中浸提 10min ,加入AlCl3 ·6H2 O 0 .60 g ,ZnSO4 ·7H2 O 1.0 7g ,用乙酸乙脂萃取 4次 ,其茶多酚的提取率可达 18%~ 2 0 %  相似文献   
5.
以猪背最长肌为原料,通过4种常见的烹调方式(蒸制、煮制、微波和烤制)对猪肉进行加工处理,探究猪肉的脂质氧化规律和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烹调处理会促进猪肉的脂质氧化,相比原料,烹调猪肉的过氧化值(POV值)、硫代巴比妥酸值(TBA值)和酸价值(AV值)均明显增加(p0.05),其中烤制的脂质氧化程度最明显,其次是微波和煮制,而蒸制猪肉的脂质氧化程度最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从烹调猪肉中共分离鉴定出22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醛类、杂环类、醇类和烃类,其中醛类含量最高,占77.48%~88.12%,其次为杂环化合物和醇类,分别占8.59%~13.93%和5.69%~10.84%,含量最低的为烃类,占0~1.9%。烤制产生的挥发性成分种类最多,微波和煮制相对较少。不同烹调方式对应的猪肉总醇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微波和烤制产生的吡嗪类物质和烃类物质含量相比蒸制和煮制更多。烹调各组中部分挥发性成分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燕麦麸中β-葡聚糖的提取、测定及其在面条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邓胜国  邓泽元 《食品科学》2004,25(11):204-206
以机械方法分离出含β-葡聚糖高的燕麦麸为原料,采用酶法测定燕麦麸中β-葡聚糖的含量。通过正交实验研究料液比、时间、温度和溶液的pH值对燕麦麸中β-葡聚糖提取率的影响,同时探讨添加燕麦麸对面条烹煮品质及感官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提取率影响最大,其次为料液比、pH值,时间最小;添加适量的燕麦麸(8%~10%)生产功能性保健面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一种新型产纤维素酶菌种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江西生产豆渣菌的作坊采样,检测到一株分解纤维素的真菌(MC1),分离纯化后,再利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选择性培养基培养,根据形态特征可鉴定为面包串珠霉(MoniliasitophilaMont.)。摇床发酵产酶实验表明,在30℃、160r/min的条件下摇瓶培养6d后,其所产纤维素酶系中的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底物的CMC酶活为4119U/mL,以微晶纤维素为底物的C1酶活为6833U/mL,以水杨素为底物的βG酶活为451U/mL。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水代法提取油茶籽油的提油率,将油茶籽经过脱壳、粉碎、过筛、加水过胶体磨、离心分离得到乳状液,经冻融破乳后离心分离得油茶籽油。以提油率为指标,探究了加热冻融、乙醇冻融、调pH冻融、加盐冻融等冻融破乳方法对水代法提取油茶籽油的影响,并通过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对破乳前后乳状液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乙醇冻融和加盐冻融使油茶籽的提油率降低;调pH可提高提油率,在pH为8时提油率为92.17%;加热冻融法是最佳的冻融破乳方法,在加热温度60℃、加热时间20 min条件下,提油率最高,达到92.57%;加热冻融处理后油滴聚集,粒径明显增大。采用加热冻融法对乳状液进行破乳可有效提高水代法提取油茶籽油的提油率。  相似文献   
9.
鄱阳湖10种淡水鱼脂肪酸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中国最大淡水湖鱼类脂肪酸的特点,采用气相色谱法对鄱阳湖10种野生淡水鱼类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鄱阳湖10种淡水鱼中最丰富的脂肪酸是油酸(C18:1n9);鱼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含量随鱼类品种的不同有较大的差别,大眼鳜肌肉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最高达14.19%;赤眼鳟的花生四烯酸(AA)含量最高,肌肉和鱼头分别达13.53%和12.07%;麦穗鱼的二十碳五烯酸(EPA)含量最高,肌肉和鱼头分别为7.60%和7.92%.所分析的鱼PUFA/饱和脂肪酸(SFA)的值都在0.5以上,n6 PUFA/n3 PUFA为0.45~1.19;此外,鱼中还含有一定量的奇数碳脂肪酸,银鲴鱼头中含量最高达6.84%.结果表明鄱阳湖水域中,鱼PUFA有明显的特征,部分鱼中DHA和EPA的含量显著高于一般的淡水鱼,甚至与海鱼相近.PUFA和n3 PUFA含量与鱼的生活习性有较大关系,以藻类为主食的鱼>以鱼虾为主食的鱼>以软体动物和水生昆虫为主食的鱼.  相似文献   
10.
酱鸭风味物质是由滋味和气味组成的,由其化学成分的化学性质所决定。这些化学物质在鸭肉中的数量极微,但对风味影响较大,尤其是香辛料对酱鸭风味具有重要的影响。文章探讨了香辛料的研究近况和香辛料对酱鸭风味物质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