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8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延河水质评价及个别水质指标预测分析对延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延河流域近3年水质的月监测数据,选取单因子指数法和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延河水质进行评价,对比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延河水质评价结果的异同.并通过建立BP(Back Propagation)人工神经网络首次对延河水质指标溶解氧(DO)进行预测.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2.
泥质活性炭对三种染料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污水处理厂污泥为原料制备了泥质活性炭,通过静态吸附实验探究了泥质活性炭对三种染料(酸性大红GR、碱性湖蓝BB和活性艳兰B-RV)去除率的影响因素,从动力学角度探讨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泥质活性炭投加量、吸附时间、染料初始浓度、pH值对染料去除率有显著影响,吸附温度对染料去除率无明显影响。泥质活性炭对三种染料平衡吸附量(qe)均随着初始浓度增加而增加,相同条件下,平衡吸附量(qe)大小顺序为碱性湖蓝BB酸性大红GR活性艳兰B-RV。采用伪二级动力学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三种染料在泥质活性炭上的吸附动力学行为,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包含了外部液膜扩散、表面吸附和颗粒内扩散等在内的所有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处理废水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临界水氧化法作为一种新兴的高级氧化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方法在处理废水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介绍了超临界水的特性和超临界水氧化法的反应机理,以及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在废水处理领域的应用现状,同时指出了这种新型废水处理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污泥活性炭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波  邵瑞华  房平  任娟 《河南化工》2011,(13):21-26
介绍了污泥的性质、污泥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废水处理、废气治理等方面的研究和国内外应用现状,最后提出了污泥活性炭技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为充分利用再生水资源,将城市污水回用于农田灌溉,研究了城市污水再生水贮存技术。明确提出了城市污水再生水贮存的可行性,主要有机污染物COD、BOD5、凯氏氮、pH、硫化物、细菌等随时间与贮存池水深的变化规律;提出采用二次加氯的原理解决硫化物、细菌等超标的方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药食用真菌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究猴头菌、蜜环、灵芝、虫草头孢和虫草被孢等5种药食用真菌菌粉中小分子的抗氧化能力,利用正己烷、氯仿、乙酸乙酯和甲醇等4种有机溶剂按极性提取各菌粉,建立了5种利用96微孔板快速检测物质的抗氧化指标的方法,并比较了不同菌粉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5种菌粉提取物对·O2-均有着良好的清除能力,虫草被孢和猴头菌提取物对DPPH·清除率比较高,在质量浓度达到8 mg/m L时的清除率分别达到94.91%和92.26%。灵芝氯仿提取物在质量浓度为8 mg/m L时,·OH清除率达到90%,接近VC的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制备梧桐树叶基活性炭的影响因素。以深秋梧桐树叶为原料,采用微波辐照磷酸活化法制备了梧桐树叶基活性炭,并对影响梧桐树叶基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因素进行了研究。选取微波功率、辐照时间、液固比、活化剂浓度为影响因素,以碘吸附值作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梧桐树叶基活性炭的最佳制备条件;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梧桐树叶基活性炭性能的影响程度。以碘吸附值作为评价指标,最佳水平组合为微波功率800 W、辐照时间8 min、活化剂浓度80%、液固比为3 mL.g-1,在此条件下制备的梧桐树叶基活性炭碘吸附值大于618.78 mg.g-1。各影响因素对梧桐树叶基活性炭性能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活化时间>液固比>微波功率>磷酸浓度。  相似文献   
8.
根据国内大管径煤气流量测量的特点和常用流量仪表的比较与分析,提出可换孔板节流装置和多管并联组合的设计方案,介绍了方案特点,指出采用该方案可解决大管径煤气流量的测量,提高测量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9.
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房平  邵瑞华  任娟 《炭素技术》2011,30(2):12-16
进行了活性炭处理含苯酚废水的应用研究,考察了影响苯酚吸附效果的因素。确定了处理水中苯酚的最佳条件:吸附平衡时间为30 min;最佳pH值为6左右;苯酚初始浓度为10 mg/L;投炭量为20~25 mg/L;苯酚的吸附率高达97.4%;温度对苯酚吸附率的影响不明显。研究了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动力学特性,分别用伪一级动力学方程、伪二级动力学方程、修正伪一级动力学方程和颗粒内扩散模型进行拟合,对于不同浓度的苯酚废水都只有伪二级动力学方程拟合程度比较高,伪二级动力学方程更为真实地反映苯酚在活性炭上的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10.
利用污水处理厂未消化脱水污泥,采用二氧化锰为催化剂,磷酸为活化剂,通过微波辐照工艺制备了掺锰污泥活性炭,研究了掺锰污泥活性炭对酸性湖蓝A的吸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掺锰污泥活性炭对初始质量浓度为30 mg/L的酸性湖蓝A的最佳吸附条件为:吸附时间60 m in,掺锰污泥活性炭加入量4 g/L,溶液pH值7,在此条件下,酸性湖蓝A吸附率达99.4%。对不同浓度的酸性湖蓝A进行了动力学研究,由线性相关系数可知:伪二级动力学方程能很好地描述掺锰污泥活性炭对酸性湖蓝A的吸附过程。说明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包含吸附的所有过程,能够更真实地反映酸性湖蓝A在掺锰污泥活性炭上的吸附机理。实验结果为污水处理厂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