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机械仪表   1篇
轻工业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红娘鱼为原料,对木瓜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复合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水解产物的结构特性、抗氧化及ACE抑制活性进行比较。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光谱、内源荧光光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定红娘鱼蛋白在不同蛋白酶作用下的结构变化。通过测定水解产物ACE抑制率和抗氧化活性表征酶解产物的生物活性。与其它蛋白酶相比,碱性蛋白酶水解产物的低分子质量(<1 000 u)占比和疏水氨基酸含量最高,分别为88.2%和200.5 mg/g,在结构表征中,碱性蛋白酶水解产物的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也均高于其它蛋白酶,分别为69.68%和23%。同时碱性蛋白酶水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OH清除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Fe2+螯合活性)和ACE抑制活性也是最高的,IC50值分别为1.88,1.92,1.76,0.77 mg/mL。结论:碱性蛋白酶是制备红娘鱼生物活性肽的最优蛋白酶。本研究为红娘鱼的多元化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通过微波辅助法制备金枪鱼纳米鱼骨钙,分别测定添加不同添加量纳米鱼骨钙和0.2%氯化钙对鱼糜凝胶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0.2%氯化钙相比,添加纳米鱼骨钙后的鱼糜Ca2+-ATPase活性虽有所下降,但制成鱼糜制品后凝胶强度、质构、持水性和蛋白分子间作用力等指标均显著上升,且对pH值和白度无明显影响。SDS-PAGE和傅里叶红外测定结果表明:Ca2+可以通过激活内源性转谷氨酰胺酶(TGase)加强氨基酸残基共价交联,形成更多β-折叠的蛋白结构,从而强化鱼糜凝胶强度。纳米鱼骨钙不仅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亦可以强化鱼糜理化特性,可作为功能性食品中理想的天然钙源或作为食品补充剂。  相似文献   
3.
为掌握水产品中抗生素耐药基因(ARGs)和Ⅰ类整合子intⅠ1含量及分布,本研究建立了水产品常见抗生素耐药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体系。以含目的基因tetA、sul2、blaPSE、cmlA、qnrS、aac(6')-Ib、intⅠ1的重组质粒为标准品,建立qPCR标准曲线,按照已建立的qPCR体系对市售沼虾、鲫鱼、黄颡鱼、大黄鱼中ARGs和intⅠ1进行定量。结果表明,6种ARGs的最低检出限在11.5~202拷贝/μL之间,blaPSE的最低检出限为6.6×10~4拷贝/μL。沼虾、鲫鱼、黄颡鱼、大黄鱼4种样品都存在高丰度的blaPSE,相对丰度范围为1.17×10~(-4)~5.96×10~(-3),aac(6')-Ib的相对丰度在4种样品中都较低,在2.38×10~(-8)~6.71×10~(-7)之间。该检测体系以样品中细菌总基因组为模板,可对水产品中6种常见ARGs同时定量检测,能够较客观地揭示市售水产样品中ARGs的种类和数量分布信息,对控制水产品中ARGs污染并保障水产食品安全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4.
乙酯型鱼油主要通过增强蛋白间疏水作用力增强凝胶强度,并有利于二硫键的形成,而对内源性转谷氨酰胺酶(TGase)不起作用.为确定乙酯型鱼油添加量对鱼糜凝胶品质的影响,测定凝胶强度、质构特性、白度、持水和挥发性风味等指标,通过蛋白分子间作用力和凝胶电泳方法测定添加效果并分析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乙酯型鱼油添加量为1.2%时...  相似文献   
5.
长鳍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是两种典型的大洋性金枪鱼,具有很多相似之处。与黄鳍金枪鱼相比,长鳍金枪鱼的产量较少,营养更全面,商业价值更高,因此常出现使用黄鳍冒充长鳍,获取更高利润的现象。需要通过某种技术手段对两者进行鉴定和区分。以长鳍和黄鳍金枪鱼背部肌肉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向电泳凝胶技术将样品鱼肉蛋白分离,结果长鳍和黄鳍金枪鱼差异蛋白点数共279个(P0.05),其中62个蛋白点为种间特异蛋白。最终筛选18个能代表两种金枪鱼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蛋白点,采用质谱鉴定出12个蛋白质点。其中3个蛋白质点为同源蛋白质,共鉴定出8种能够区分长鳍和黄鳍金枪鱼的差异蛋白,分别为:骨骼肌肌球蛋白重链、肌球蛋白重链-1、肌球蛋白重链-2、肌球蛋白轻链-2、14-3-3γ蛋白、β-肌动蛋白、胆盐激活脂肪酶1和肌生成抑制素蛋白。采用蛋白组学的方法分析并鉴定长鳍和黄鳍金枪鱼差异蛋白,为金枪鱼品种鉴定及进加工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6种浙东地区市售咸鳓鱼为对象,采用分离培养的方法结合16S rDNA V4可变区高通量测序较为全面地探究其中微生物多样性,并且分析分离菌株氨基酸脱羧酶基因及常见抗生素耐药基因携带情况。试验共分离获得151株可培养细菌,16S rDNA测序将其鉴定至14个属和23个种,其中芽孢杆菌数量最多(98株,64.90%);葡萄球菌其次(20株,13.25%);嗜冷杆菌次之(13株,8.61%)。132株分离菌株携带组氨酸脱羧酶基因,占比高达87.42%;鸟氨酸脱羧酶基因和赖氨酸脱羧酶基因的携带比例分别为46.36%和45.03%。耐药基因携带率处于较低水平。高通量测序研究结果表明,门水平上,厚壁菌门(Firmicutes)是市售咸鳓鱼中主要优势微生物。碱杆菌属(Alkalibacillus)、慢性芽孢杆菌属(Lentibacilus)、狭义梭菌属(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梭菌属(Clostridiaceae)等分别在不同样品中占据较高比例,不同来源样品中微生物多样性呈现出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以2-S-(4-氨基苯)-1,4,7,10四氮杂环壬烷-1,4,7,10-四乙酸(P-NH2-Bn-DOTA,简称DOTA)和重金属铅为研究对象,研究杂环类双功能螯合剂在重金属人工抗原制备方面的效果。选取DOTA为双功能螯合剂,采用戊二醛法将重金属铅离子分别与载体蛋白BSA和OVA偶联制备免疫原和包被原,经测定其结合比分别为13∶1和9∶1。用合成的免疫原免疫制备兔多克隆抗体并建立间接竞争ELISA(ic-ELISA),结果显示,其icELISA线性回归方程为y=12.014lnx-13.249(R2=0.9951),IC50和IC20分别为193.4 ng/mL和15.9 ng/mL,具有较好的检测灵敏度。交叉反应试验显示,除了与镉交叉反应率达20.4%外,该抗体与其它重金属铁、铅和锌等的交叉反应率均小于6.4%,特异性较好。本研究成功制备、鉴定了重金属铅人工抗原并制备了兔多克隆抗体。灵敏度和特异性分析表明:用杂环类双功能螯合剂制备的重金属人工抗原的制备效果较好,为下一步开展该杂环类双功能螯合剂在重金属快速检测技术中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冷海水保鲜的鲐鱼为研究对象,通过选择性培养基和16S r DNA序列分析法探究其在冷海水保鲜过程中的菌相变化,确定了鲐鱼在冷海水保鲜条件下的优势腐败菌,并通过MEGA5.2软件构建了贮藏末期代表菌株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冷海水保鲜鲐鱼样品在贮藏初期(第0 d)的微生物比较复杂,优势种群是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和嗜冷菌属(Psychrobacter sp.),还有少量的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 sp.)、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 sp.)、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anthracis)、枯草芽孢杆菌属(Brevibacterium sp.);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鲐鱼样品中的菌相逐渐变的单一,假单胞菌属迅速下降,希瓦氏菌属迅速增加;贮藏末期希瓦氏菌属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sp.)的比例迅速增加,其中希瓦氏菌属呈上升趋势且到贮藏后期数量占绝对优势,被确定为鲐鱼冷海水保鲜条件下的优势腐败菌。  相似文献   
9.
建立亲水色谱串联质谱方法(HILIC-TOF/MS)对刀额新对虾肌肉组织进行脂质组学分析。经脂质组学分析共检出57种磷脂分子,其中包括23种PC分子,18种PE分子和16种PS分子。通过方法学验证,PC、PE和PS的检出限为0.17~0.28μg/mL,定量限为0.54~0.80μg/mL;日内精密度小于6.2%,日间精密度小于8.1%;磷脂回收率为74%~87%。该方法灵敏度高,精密度高,准确性好。HILIC根据磷脂的极性基团按类分离,且和反相色谱流动相与仪器兼容,能有效替代传统的正相色谱。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乳酸菌混合发酵对低盐腌制草鱼发酵前后的氨基酸含量变化及主要呈味物质影响,以低盐腌制的草鱼为研究对象,采用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乳双歧杆菌质量比为1∶1∶1∶1∶1的混合菌种对低盐腌制鱼干进行发酵,比较发酵前后鱼干的色差、氨基酸含量、质构特性、挥发性成分以及氨基酸态氮含量。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环境湿度85%,温度20℃,在此发酵条件下,鱼肉中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鲜味氨基酸含量从24.3%增加到57.9%,鱼肉的白度值上升,弹性增加,硬度、胶黏性和咀嚼性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氨基酸态氮的含量从0.226%上升至0.423%;庚醛含量从4.17%下降到0.59%,产生了丁香油酚、吲哚等风味物质,降低了鱼腥味,同时产生了新的风味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