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1篇
轻工业   3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文章主要介绍了K-Ⅱ纤维伴纺山羊绒生产高支羊绒针织纱的生产工艺,并探讨了生产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实践证明,利用这种伴纺技术不仅提高了羊绒针织纱的纺纱支数,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并改善了最终织物的风格,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纺织品燃烧性能测试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列举了美、日等国关于纺织品燃烧性能的法规和测试方法,并重点对比了中美两国对不同纺织品阻燃性能测试方法的规定,详细介绍了我国纺织品燃烧性能的主要测试方法,包括垂直法、水平法、45°法和氧指数法等,其中垂直法是法规和强制性标准中使用最多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研究和开发动物纤维的DNA检测,关键的技术难点在于DNA的提取。文章就羊绒羊毛纤维线粒体DNA的提取方法进行了实验,并通过PCR扩增的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使用Promega试剂盒,将纤维样品尽量处理成粉末状,并在样品经裂解液处理后先离心除去其中尚未完全溶解的纤维,然后进行后续操作是比较有利的,完全能够得到满足PCR扩增和DNA测序要求的线粒体DNA样品。  相似文献   
4.
随着羊毛改性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光学显微镜鉴别羊绒羊毛的方法逐渐显出其局限性。采用基因技术,利用山羊与绵羊之间特定碱基序列的差别,通过PCR扩增、测序,得到各自的DNA碱基序列,从而确定其种属,达到鉴别纤维的目的。文章通过纯羊绒羊毛纤维及不同比例羊绒羊毛混合物线粒体DNA的测序实验,研究了羊绒羊毛的DNA鉴别方法。结果表明:1)基于基因技术的DNA测序方法可以准确定性鉴别极小比例的羊绒羊毛纤维;2)对于纯羊绒羊毛纤维,采用一组引物,即可通过特定位点特征碱基序列组来鉴别;3)对于羊绒羊毛混合物,分别采用羊绒引物和羊毛引物对样品测序,通过查找羊绒羊毛纤维各自的特征序列,鉴别样品中是否含有羊绒或羊毛。  相似文献   
5.
用氙灯模拟日光,对常见汽车座椅面料在中温、高温条件下的老化性能进行了测试,经比较和分析发现:在中温条件下,汽车座椅面料的耐光老化性能主要取决于所用的纤维种类,纯涤纶面料的耐光老化性要优于纯棉面料;然而在高温条件下,涤纶纤维中的消光剂会对涤纶面料造成极大的破坏,其耐光老化性能甚至劣于纯棉面料。涤棉混纺汽车座椅面料的耐光老化性能始终介于纯涤纶和纯棉之间。在汽车座椅面料发生光老化的过程中,暴晒温度的作用要大于暴晒时间。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纺织品中微量甲醛、乙醛、丙醛、丁醛和戊醛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以2.0%磷酸为溶剂,以超声波辅助技术进行萃取,采用2,4-二硝基苯肼(DNPH)衍生,衍生物在BEH C18色谱柱(75 mm×2.0 mm,2.2μm)上以甲醇-0.05%甲酸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分离,电喷雾电离(ESI)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测定,外标法定量。5种醛在2.0~200.0μg/L(以醛计)范围均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R~2>0.999 0,低、中、高3个浓度的回收率在89.0%~98.5%,精密度在2.3%~7.4%。  相似文献   
7.
文章研究了分光光度法考察样品存放条件对甲醛测定结果的影响,以及不同类型样品在相同存放条件下的甲醛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详细比较和分析了国内外最新羽绒羽毛检测标准,包括国内标准GB/T 10288—2016和GB/T 14272—2011、日本标准JIS L1903—2017及国际羽绒羽毛局IDFB测试规则2015版,对羽绒羽毛的组成成分、蓬松度、耗氧量、残脂率、浊度、酸度、水分率、气味检测的原理和方法做了全面阐述和分析,有利于各机构理解和掌握国内外标准动态,规范和统一检测方法,确保羽绒羽毛制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织物防钻绒性能测试的方法是将织物制成一定大小的样品袋,充入规定的羽绒填充物,经模拟试验,计数钻出的羽丝、羽毛根数来评定织物防钻绒效果.通过对5种不同织物充入12种不同羽绒填充物的试验结果的分析,研究了织物防钻绒性能的测试方法.结果表明:对于同一织物,填充物含绒量越高,钻绒根数越多.  相似文献   
10.
对外观法和折皱回复角法的测试原理进行了概述.采用两种方法对织物的折皱回复性能进行了测试,经比较和分析发现,两种测试方法得到的结果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外观法的测试结果和织物经纬向折皱回复角之和的相关性要显著高于和其中某一方向(经向或纬向)折皱回复角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