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3篇
轻工业   2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自由基介导的接枝方法制备可德兰多糖-阿魏酸(FA)接枝共聚物,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FA添加量、维生素C(Vc)添加量、过氧化氢(H2O2)浓度和反应时间对接枝率和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设计进一步优化接枝共聚物的制备工艺参数。研究表明,可德兰多糖-阿魏酸接枝共聚物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25 mL 5 mg/mL可德兰多糖溶液,FA和Vc添加量分别为250 mg和50 mg,H2O2浓度5 mol/L,反应时间12 h,此时,可德兰多糖-FA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和得率均最大,分别为98.62 mg FA/g和40.84%,并通过紫外和红外光谱验证了接枝反应的发生。因此,该方法不仅改善了可德兰多糖的理化特性,而且能够提高可德兰多糖-FA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为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采用超声预处理-柠檬酸辅助亚临界水提法从小麦麸皮(以下简称“麦麸”)中提取水溶性膳食纤维。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超声预处理功率、柠檬酸/麦麸液固比、亚临界水提取温度和时间对麦麸水溶性膳食纤维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优化法,对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预处理功率195 W,柠檬酸/麦麸液固比39:1 mL/g,亚临界水提取温度和时间分别为179 ℃和30 min。此时,麦麸水溶性膳食纤维的得率为41.00% ± 0.29%。因此,该方法能够提高麦麸水溶性膳食纤维的得率,且具有提取时间短、绿色、环保等优点,为工业化生产麦麸水溶性膳食纤维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河蚬汁是河蚬煮蒸加工过程中随水蒸气流出的一种工业副产物,含有丰富的多糖、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往往被作为废水直接排掉,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方法 本文首先对河蚬汁的基本成分进行分析,然后利用三相分离法(TPP)从河蚬汁中提取河蚬汁多糖,以硫酸铵质量分数、叔丁醇与河蚬汁体积比、提取温度和时间作为单因素变量,以多糖提取率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为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优化确定TPP提取河蚬汁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 研究表明,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响应面优化得到的TPP提取河蚬汁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硫酸铵质量分数26.0%(w/v)、叔丁醇与河蚬汁体积比1.4:1.0(v/v)、温度37.0 oC、时间30 min。在最佳提取条件下,河蚬汁多糖提取率的预测值为49.80%,实验值为48.05 ± 1.09 %,实验值和预测值相差1.75% ,表明响应面模型是正确、可行的。结论 TPP是一种绿色、高效分离多糖的方法,本研究对实现河蚬汁的综合利用,提高其工业附加产值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利用红外辐射对糙米进行预处理,考察了糙米初始水分含量、红外辐射距离和处理时间对糙米品质的影响,同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处理前后糙米的表观形貌。在糙米初始水分含量15%,红外辐射距离20cm和处理时间5min时,糙米的残余脂肪酶活为69.8%,相对过氧化氢酶活为70.8%,脂肪酸值降低9.5mg KOH/100g糙米。经红外辐射处理后,糙米的表面形成小孔,内部淀粉颗粒棱角消失。结果表明:红外预处理能够稳定糙米脂肪酶酶活。实验结果为提高糙米安全储藏周期与改善其蒸煮特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环境湿度对小麦蛋白膜、大豆蛋白膜以及小麦-大豆复合膜机械性能、通透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蛋白腹为亲水性膜,受环境湿度的影响,其水分含量、分子间作用力有所不同,从而导致蛋白膜的机械性能、透湿性和吸湿率也随之发生变化。膜的阻止水蒸汽渗透的能力下降,吸湿率降低,透氧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冬虫夏草胞外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人工培养冬虫夏草胞外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通过体外抗氧化模型和分光光度法研究了5种胞外多糖级分在不同体系中对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Trolox等价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胞外多糖各级分均能较好的清除O2-.、.OH和ABTS+.自由基,且级分EPS-1A-F3的作用效果强于其他各级分,进一步揭示其在膳食和理疗上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层层自组装技术构建了一种用于农药残留高灵敏检测的免标记电化学免疫传感器。该免疫传感器首先通过在天然聚合物海藻酸钠修饰的玻碳电极上利用电化学方法原位聚合金纳米粒子,然后借助金纳米粒子与蛋白质抗体之间的较强吸附作用进一步原位组装农药抗体,从而成功构建了免标记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实验中以呋喃丹农药为模型,呋喃丹分子通过特异性的免疫反应在抗体功能化电极表面生成免疫复合物,该复合物阻碍了电化学探针在电极表面的电子传递,从而减小了免疫传感器的电流响应,利用电流响应的变化与农药分子浓度的关系可以实现呋喃丹农药的快速、高灵敏检测。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该传感器对呋喃丹农药的线性检测范围为1~105μg/L,检测限为1μg/L。同时,该免疫传感器还实现了多种蔬菜样品中呋喃丹农药残留的高灵敏检测。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碱提桑黄菌丝体多糖PL-N的抗氧化活性。利用物理、化学方法分析了PL-N的化学组成及基本理化性质,在此基础上,通过体外抗氧化模型、细胞试验和D-半乳糖所致的小鼠亚急性衰老模型综合评价了PL-N对DPPH和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过氧化氢诱导SH-SY5Y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及体内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PL-N的总糖和糖醛酸含量分别为84.92%和16.92%,不含蛋白质,主要由D-阿拉伯糖、D-木糖、D-葡萄糖和D-半乳糖组成,其分子摩尔比为5.5:7.8:1.8:1。PL-N具有明显的清除自由基能力,且呈剂量依赖关系,在2.0 mg/mL时,PL-N的DPPH和羟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72.1%和83.3%。同时,在80 μg/mL时,PL-N预处理对氧化损伤细胞的存活率达到88.7%,揭示其突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与模型组相比,灌胃高剂量PL-N的小鼠脏器指数、血清和肝脏中的抗氧化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均极显著增加(P<0.01),丙二醛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由此可见,PL-N具有突出的抗氧化活性,可作为功能性食品应用于膳食、理疗中。  相似文献   
9.
糙米储藏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糙米的常温储藏、低温储藏、气调储藏和保鲜新技术等四种储藏方法,重点从低温储粮原理、实现方法、低温仓设计等三个方面介绍了糙米低温储藏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认为:(1)我国不同水稻产区应当根据其气候特点与后续利用方式,选择适宜的糙米储藏方法;(2)对于高温湿热产区,建议探讨先稻谷储藏再糙米储藏的组合式储藏方法,以期降低储藏能耗,改善糙米品质;(3)进一步通过理论与试验研究,优化低温储藏方法,改善粮仓设计,降低储藏成本,从而突现糙米低温储藏的价值;(4)不断宣传糙米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0.
植物基营养健康食品已成为未来食品产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国民健康饮食的重要需求。要研发植物基营养健康食品,就必须掌握加工过程中该类食品软物质的跨尺度结构变化规律及其对功能和特性的影响。本文在阐明营养健康食品跨尺度结构特征的基础上,分析植物基营养健康食品的创制途径与质构特性的调控机制。针对挤出加工技术的原理与应用,阐述挤出加工对淀粉与植物蛋白复合物跨尺度结构演变和质构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指出相关研究领域应重点关注的基础科学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为提升植物基营养健康食品品质,全面推进该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