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轻工业   4篇
无线电   1篇
冶金工业   1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水培和土壤盆栽试验,研究了Ca对茶树F吸收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含F溶液中添加Ca显著降低茶树对F的吸收。在土壤盆栽试验中也得到了类似结果,在2种土壤F含量条件下,加入Ca(NO3)2后显著降低茶树成熟叶和新梢F含量。同样土壤加入CaO后,显著降低茶树对F的吸收。土壤分析表明加入Ca(NO3)2后并没有显著改变土壤水溶性F含量,而加入CaO后还增加了土壤水溶性F含量。因此,Ca减少F吸收可能并不单纯是因为形成CaF2后降低土壤F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Mehlich 3(M3)浸提剂是一种适合于不同类型土壤、能浸提不同有效态元素的通用浸提剂,而茶园土壤是一类较特殊的酸性土壤,它的强酸性、富铁铝等特性,是否适用M3浸提方式,国内鲜有报导。本文通过对目前较普遍适用茶园土壤的浸提方法与M3浸提剂相比较,结果表明M3浸提茶园土壤各元素有效态含量要高于常用浸提方法,K、Ca、Mg、Cu、Zn、Mn、Cr等元素含量结果相差不大,但Fe含量相差3倍,B、Cd等元素含量结果相差7~8倍,且各元素有效态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对M3方法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ICP)精密度测定后认为M3方法结合ICP测定精密度高,结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3.
ICP-OES法同时测定茶叶中La、Ce、Pr、Sm、Nd五种稀土元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建立了一种用ICP-OES同时测定茶叶样品中的La、Ce、Pr、Sm和Nd五种稀土元素的方法.采用干灰化与微波消煮两种前处理方法处理绿茶与乌龙茶茶叶样品,结合ICP-OES法测定,结果精度与准确度良好,其回收率都在87%~10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都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4.
采用盆栽和大田试验,研究了控释氮肥对茶树生长发育、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控释氮肥能明显促进茶树的生长发育,茶树新梢数、百芽重、成熟叶片数量及叶绿素含量、树高和主杆直径等均有明显提高,从而使盆栽茶树根、茎和叶各部位的生物产量比施普通尿素分别提高了58.3%、36.9%和17.2%。10个大田试验的茶叶产量增加了4.2% ̄24.1%,平均9.6%。茶叶品质成分氨基酸、咖啡碱和水浸出物含量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氨基酸增幅明显,但对茶多酚含量的影响不大,茶叶酚氨比明显降低。可见,控释氮肥具有明显的增产提质效果。  相似文献   
5.
利用美国戴安公司免试剂离子色谱系统(ICS-2000系统),采用KOH梯度离子色谱法和抑制电导检测器,建立了同时测定茶叶中F-、Cl-、SO24-、NO3等四种重要的阴离子的分析方法.研究了茶叶中F-、Cl-、SO24-、NO3四种阴离子的色谱分析条件,建立了8-44-52-8mmol/L的KOH梯度淋洗程序,流速为1.0ml/min.结果表明:该方法回归方程的线性相关系数达到0.9999以上,各组分的检出限在0.01~0.05mg/L之间,回收率在88.6%~107.5%之间.用本方法用于实际茶叶样品中F-、Cl-、SO24-、NO3等无机酸阴离子的分析,简便、实用,并且快速、准确,所得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茶园土壤氟的生物有效性.[方法)利用我国典型茶区21个土壤样品进行茶苗盆栽试验,探讨表征茶叶氟吸收的主要形态.[结果]不同土壤上生长的茶苗茶叶氟含量的差异叶较茎、主根和吸收根大.茶苗叶片氟含量和氟积累量随着土壤水溶性氟和稀盐浸提态氟含量的升高而显著增加.土壤全氟含量对茶苗各部分氟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结论]土壤水溶性氟和稀盐可浸提态氟是表征土壤氟生物有效性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7.
对1998年与1990~1991年江苏、浙江、安徽三省茶园土壤pH作了比较,发现三省茶园土壤pH<4的机率由1990~1991年的13.7%上升到1998年的43.9%(通常认为茶树能正常生长的pH范围为4.0~6.5),即近十年来三省茶园士壤酸化程度较严重.对引起茶园土壤pH下降的原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用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茶叶中的F^-、Cl^-、SO4^2-、NO3^-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美国戴安公司免试剂离子色谱系统(ICS-2000系统),采用KOH梯度离子色谱法和抑制电导检测器,建立了同时测定茶叶中F^-、Cl^-、SO4^2-、NO3等四种重要的阴离子的分析方法。研究了茶叶中F^-、Cl^-、SO4^2-、NO3四种阴离子的色谱分析条件,建立了8-44-52-8mmol/L的KOH梯度淋洗程序,流速为1.0ml/min。结果表明:该方法回归方程的线性相关系数达到0.9999以上,各组分的检出限在0.01~0.05mg/L之间,回收率在88.6%~107.5%之间。用本方法用于实际茶叶样品中F^-、Cl^-、SO4^2-、NO3等无机酸阴离子的分析,简便、实用,并且快速、准确,所得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通过测定不同产区扁形茶稳定同位素比率,借助化学计量学工具探索建立西湖龙井茶产地区分模型。从山东、四川、浙江、贵州等扁形茶主产区代表性取样,采用稳定同位素质谱测定样品中碳、氢、氧、氮、锶、铅、镉稳定同位素比率,对其进行方差分析,采用逐步线性判别(FLDA)、决策树C5.0和神经网络方法构建模型进行产地区分。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扁形茶中稳定同位素比率表现出产地差异。δD、δ18O受陆地效应和高程效应影响较大,并且二者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88Sr/86Sr比值随地区纬度增加而增大,在不同产地扁形茶间差异尤为显著。FLDA和BP-ANN模型对外部样本的预测能力相对较差,分别为76%和84%;决策树算法模型回代验证准确率为91.35%,对外部样本的预测准确度达到92%。结果表明,在西湖龙井茶产地判别中,采用基于稳定同位素比率的决策树算法模型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茶叶中磷、钾、铅、锌等17种元素的快速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微波消煮、敞开式湿法消化及干灰化前处理-ICP-OES法对茶叶中的磷、钾、铅、锌等17种元素同时进行了检测,方法简便、准确度高,并对样品前处理、共存元素干扰、方法准确度等因素进行了探讨。方法回收率都在81.6%~107.2%之间,其相对标准偏差在0.23%~8.92%之间,方法能满足茶叶的测定要求,并且大大减少了检测者的工作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