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2篇
化学工业   3篇
机械仪表   1篇
轻工业   5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苏油田水平井大部分为低渗油藏,储层非均质严重。这部分水平井在钻井、完井及生产过程中都会造成伤害,需要应用酸化解堵技术恢复或释放产能。与直井酸化相比,水平井酸化的难点之一在于酸液的置放,针对此问题,在室内分别使用并联岩心流动实验装置和水平井转向分流实验装置开展了暂堵剂和自转向稠化酸的转向性能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两种实验条件下,暂堵剂和自转向稠化酸在高渗段岩心的转向率均能达到90%以上,起到均匀布酸的目的。在现场开展了暂堵剂转向和机械分段两种酸液置放技术试验,现场应用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2.
以六水合氯化镁和硼酸为原料,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碱式硼酸镁[MgBO2(OH)]晶须,将其焙烧得到硼酸镁(Mg2B2O5)晶须。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热重-差热分析(TG-DTA)手段,对前驱体和焙烧产物的物相和形貌进行表征。主要考察了反应物浓度对前驱体物相和形貌的影响,并分析前驱体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前驱体的制备过程与反应物浓度直接相关,在Mg2+浓度为2.0 mol/L,硼酸浓度为0.75 mol/L的条件下,可合成形貌良好的碱式硼酸镁晶须,将其在较低焙烧温度650 ℃下焙烧3 h,可得到组分单一、直径为40~70 nm、长度为500~1 500 nm、长径比为10~20的硼酸镁晶须。  相似文献   
3.
用碳化二亚胺(EDC)对胶原纤维支架材料(CFSM)进行改性,评价了改性前后的胶原纤维支架材料的理化及生物降解性能.结果表明:胶原的羧基与EDC的氨基发生了酰胺化反应,且EDC改性未破坏胶原的三股螺旋结构.随着EDC用量增加,EDC-CFSM的热变性温度升高明显,耐降解性显著提高.用浓度为14mmol/L的EDC改性得到的EDC-CFSM表现出较优的生物学性能,其热变性温度达96.7℃,耐降解性最优,孔隙率为80.91%,孔径约为70~180μm.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单站相位差变化率无源定位原理.针对单站无源定位参数测量精度低、初始估计误差大引起的定位精度低,收敛速度慢的问题,引入平方根中心差分卡尔曼滤波(SRCDKF)算法.该算法使用协方差矩阵的平方根进行滤波估计,可以降低计算复杂度,保证数值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SRCDKF算法与扩展卡尔曼及其衍生滤波和无迹卡尔曼滤波等算法相比,其定位精度高、收敛速度快、数值稳定性佳,对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介绍在制革过程中铬污染对环境的危害,就其作用机理及应用性能概述了稀土盐、羧酸型铬鞣助剂和高分子铬鞣助剂三种类型的高吸收铬鞣助剂,提出了未来铬鞣助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叶挺柱  钱家煌  陈晓威  陈岩 《钻采工艺》2003,26(2):39-41,49
根据安丰地区K2t1^3的油井生产资料及其油井试油时产量较高,但油井在生产后见水较快的特点,以控制生产压差,避免油井早期见水为原则,利用水平井的产能模型与临界产量模型计算出安丰K2t1^3地区安丰平1井的合理生产压差,分析了污染对该水平井产能及生产压差的影响,并由此反映出水平井开发中油层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酸解醚化复合变性方法制备了羧甲基酸解淀粉(CMAS),探讨了水分含量、氯乙酸用量、氢氧化钠用量、温度、时间对取代度(DS)和反应效率(RE)的影响,对产物进行了FTIR、XRD、SEM、TG分析,研究了其黏度与pH和盐质量分数的关系。结果发现,在nNaOH/nAGU=2.835,nMCA/nAGU=1.39,V水/V乙醇=0.11,温度为50℃,时间为3h的条件下,羧甲基酸解淀粉的取代度达到0.8052,反应效率为57.92%,颗粒大小在5~10μm;黏度随pH的下降而降低,随NaCl质量分数的升高而下降,达到0.6%时溶液黏度下降到4.37 mPa.s,下降了46.31%。  相似文献   
8.
陈晓威 《钻采工艺》2003,26(3):28-31
CO2注入量是影响增油效果的一个重要敏感因素。准确计量CO2的注入量,是工艺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CO2吞吐及CO2驱工艺后评估中解决经济评价的手段。纯液态CO2的密度与温度及压力成函数关系,在不同温度、压力下其密度变化大,且在同一温度、不同压力下的密度变化范围也很大。因此,仅计量体积流量无法准确得知实际的注入质量。文中重点考虑了影响液态CO2计量的一些因素,解决了不同温度、压力下液态CO2密度求取的难题,研究出一套计量系统,通过采用测液态CO2介质流速及同一时间的温度、压力进行密度校正的办法,实现了液态CO2质量流量的自动计量。  相似文献   
9.
根据安丰地区K2t13的油井生产资料及其油井试油时产量较高,但油井在生产后见水较快的特点,以控制生产压差,避免油井早期见水为原则,利用水平井的产能模型与临界产量模型计算出安丰K2t13地区安丰平1井的合理生产压差,分析了污染对该水平井产能及生产压差的影响,并由此反映出水平井开发中油层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陈晓威 《橡胶工业》2024,71(1):0040-0046
采用碳系导电材料[单壁碳纳米管(SWCNT)和超导电炭黑]与羧基丁腈胶乳配合以制备防静电羧基丁腈胶乳 手套,并研究碳系导电材料用量对防静电羧基丁腈胶乳手套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WCNT用量的增大,防 静电羧基丁腈胶乳手套胶膜的体积电阻和表面电阻呈减小趋势,拉伸强度先增大后减小,耐浓硫酸穿透时间为32~35 min;当SWCNT用量为0. 1份时防静电羧基丁腈胶乳手套胶膜的体积电阻和表面电阻分别减小至60 MΩ·cm和94 MΩ, 拉伸强度最大(26. 9 MPa);随着超导电炭黑用量的增大,防静电羧基丁腈胶乳手套的体积电阻和表面电阻呈减小趋 势,拉伸强度减小,拉断伸长率增大,耐浓硫酸穿透时间缩短;当超导电炭黑用量为4份时防静电羧基丁腈胶乳手套胶膜 的体积电阻和表面电阻分别减小至54 MΩ·cm和89 MΩ,当超导电炭黑用量为10份时胶膜的耐浓硫酸穿透时间缩短 至15 min;防静电羧基丁腈胶乳手套的性能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