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轻工业   10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1 毫秒
1.
农田灌溉机井在使用过程中,随着年限增加,会出现很多问题,尤为突出的是出水量不能满足动力机械提水的要求,急需改造。现介绍几种增加机井出水量的方法。 一、修建并泵对口抽 井泵对口抽,就是把离心泵的吸水管与井管口对口地连接在一起抽水。由于井泵构成一个严密的整体,抽时管内形成真空,使地下水的补给速度加快,从而增加了机井的出水量。 1.井泵对口抽的优点 一是增加机井出水量,据资料分析,出水量可增加 30%以上。 二是提高了水泵效率,对口抽取掉底阀,用井管代替吸水管,阻力变小,减少了水头损失,从而充分利用了水泵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副溶血性弧菌tdh1 DNA序列中特异性变异位点,建立新的大流行株鉴别方法。方法通过对多种型别菌株的tdh序列进行比对,查找大流行株特异性变异位点,并基于该位点设计位点特异性PCR体系和检测方法。以GS-PCR和tdh基因联合检测为参照方法,用已知大流行株、非大流行株和2014年收集的1 067株副溶血性弧菌对新方法进行验证。结果 3株菌株的6条tdh全序列存在26个多态性位点,其中tdh1基因的第368位碱基的变异[G/A]能用于鉴别大流行株,本研究基于此位点建立了tdh1_368位点特异性PCR。该变异能将1996年后的大流行O3∶K6型菌株与1996前的进行区分,也能将大流行株其他血清型变种与非流行菌株进行区分。对2014年的1 067株菌株的检测结果显示,tdh1_368位点特异性PCR与参考方法检测结果完全一致。结论本研究以副溶血性弧菌tdh基因的多态性位点建立检测大流行菌型的试验方法,从对1 067株菌株的实测结果来看,tdh1_368位点特异性PCR与既往报道的方法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且指标更为直接。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食品中两株Yersinia aleksiciae(Ya)进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研究,为非常见耶尔森菌属菌株的分离鉴定提供技术储备。方法 2018年8月至2019年3月采集猪肉、牛肉、鸡肉食品样品,共300份。对分离到的疑似Ya菌株完成生化鉴定、耐药表型鉴定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 食品样品中Ya的检出率为0.7%(2/300),生化鉴定中Ya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Ye)最大区别是Ye为赖氨酸脱羧酶阴性,Ya为赖氨酸脱羧酶阳性。Ya暂未发现与Ye类似的对氨苄西林、I代头孢菌素、替卡西林等抗生素的天然耐药性,两株Ya菌株的耐药性不同。全基因组测序比对16S rRNA和gyrB、rpoD基因三个片段序列,证实两株分离菌株为Ya。结论 分离到的两株Ya为国内首次发现,目前国外鲜有从食品中分离出该菌的报道。本研究提供的方法可用于其他非常见耶尔森菌的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4.
副溶血性弧菌诊断血清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我国自主生产和进口的副溶血性弧菌诊断血清在检出率、反应强度和特异性等方面的差异。方法使用进口和我国自主生产的诊断血清同时对35株副溶血性弧菌标准菌株和60株临床菌株进行玻片凝集,以检测其血清型。结果对于参考菌株,两者的检出率均为100%,对于临床株,两者的一致率为95%;且两者的特异性均良好。结论我国自主生产的副溶血性弧菌诊断血清性能良好,可以用于副溶血性弧菌分型鉴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上海市闵行地区副溶血性弧菌临床和食源性分离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了解本地区副溶血性弧菌的流行规律.方法 对2007-2010年临床来源菌株(食物中毒患者和散发腹泻病例)以及食源性样品中分离的184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分型、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tdh)和耐热相关溶血素基因(trh)检测.对102株临床来源O3:K6型菌株及41株食源性样品来源株,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分型和溯源分析.结果 在调查的52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中,tdh阳性、trh阴性的O3:K6血清型引起的有46起(88.5%),tdh阳性、trh阴性的O4:K8血清型引起的有5起(9.6%).在散发腹泻病例中,tdh阳性、trh阴性的O3:K6、O4:K8和O3:KUT菌株分别占60.3%(38/63)、19.0%(12/63)和15.9%(10/63).41株食源性样品株分属9种O血清群,未见O3:K6和O4:K8血清型菌株,而且tdh和trh均为阴性.PFGE聚类分析显示闵行地区食物中毒O3:K6分离株中存在着遗传关系密切相关的优势流行克隆,散发腹泻患者O3:K6分离株中存在着与食物中毒优势株相同谱型,而所有食源性样品分离株与临床患者来源株亲缘关系都较远.结论 临床和食源性样品来源的副溶血性弧菌在血清分型、毒力基因和分子特征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一大群遗传关系密切、tdh阳性、trh阴性的O3:K6血清型菌株在闵行地区呈优势流行.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苏里格气田主要使用胍胶水基压裂液,由于其高粘度、低返排,在储层中有较高残余量,一定程度影响了压裂效果。根据压裂增产机理,研究了一种清洁压裂液D3F-AS05,具有高携砂、强返排、固相沉淀少的优良特性。苏里格气田现场施工试验表明,该清洁压裂液高效、安全,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上海市2009-2011年旺兹沃斯沙门菌的耐药及分子分型特点.方法 采用WHO推荐的改良K-B纸片法,对6株旺兹沃斯沙门菌进行10种抗生素敏感性试验,采用CLSI 2010年版标准判断结果;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对6株旺兹沃斯沙门菌进行分子分型分析.结果 6株旺兹沃斯沙门菌中只有1株对环丙沙星中度敏感,对甲氧苄啶和四环素耐药,其他菌株对这10种抗生素均敏感;6株旺兹沃斯沙门菌共产生5种PFGE带型,其中2株表现为同一PFGE型别.结论 2009-2011年旺兹沃斯沙门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较高;部分菌株之间有较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8.
副溶血性弧菌ERIC-PCR分型及毒力基因检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副溶血性弧菌ERIC-PCR分子分型技术,分析副溶血性弧菌标准菌株及分离株基因组DNA ERIC-PCR指纹图谱,并对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进行检测,以了解不同来源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方法:提取副溶血性弧菌基因组DNA,以肠杆菌基因间共有重复序列(ERIC)为引物进行PCR扩增,PCR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后用凝胶成像分析仪对图谱进行观察分析,并以相似性系数构建聚类图;通过PCR方法对直接耐热溶血素(TDH)和耐热直接相关溶血素(TRH)进行检测.结果:26株副溶血性弧菌均可扩增产生可重复的DNA指纹图谱,ERIC-PCR可将26株菌分为12个型,分辨力指数为0.926;只在临床分离株中检测到TDH基因,而除一株标准菌株外,所有菌株都未检测到TRH基因.结论:研究显示ERIC-PCR可从分子水平对副溶血性弧菌基因组DNA进行快速指纹图谱分析,同时结合毒力基因检测,能够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疾病的预防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种属特异性tlh基因和典型毒力基因(tdh1_368特异性位点)建立双重聚合酶链式反应(duplex PCR,DPCR)检测副溶血性弧菌(VP)体系并评价。方法对建立的DPCR检测体系,用单盲法评估特异性和灵敏度,用人工模拟样品、腹泻标本和水产品进行现场方法学评估。结果该法具有高特异性(100%)和灵敏度(≥1.5 ng/μl),用所建立的方法和培养法平行检测腹泻标本、市售水产品中的VP,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VP流行株的正确判断率为93.5%(29/31);对腹泻标本24 h内、模拟样品增菌后4~8 h内检测并报告VP大流行株。结论 DPCR结合常规样品增菌能加快样品中VP的检测和报告,为及时处理疫情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目前食源性副溶血性弧菌暴发菌株在上海地区的血清型分布、毒力相关基因的携带情况,及Ribo分型.方法 收集上海市27起食源性副溶血性弧菌暴发事件分离的98株副溶血性弧菌,采用副溶血性弧菌分型血清对所收集的菌株进行血清学分型.利用双重PCR方法扩增tdh,trh两个重要的毒力基因以了解其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应用Riboprinter系统检测上述菌株的酶切片段杂交多态性.结果 引起27起暴发的98株副溶血性弧菌分为11个血清型,5个Ribo型.优势血清型为03:K6,优势Ribo型为vp-EcorI-002型.全部分离菌株均携带toxR基因,97株携带tdh基因,1株携带trh基因.有多起暴发事件分离到多个血清型的副溶血性弧菌.结论 血清分型和PCR方法检测毒力基因,是副溶血性孤菌暴发事件实验室诊断的有用方法.对于从一起暴发事件中检出的不同血清型的副溶血性弧菌需要确认各菌株与暴发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