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轻工业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的多种因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异常蓄积,肝脏内脂肪代谢功能异常的临床综合征。目前,NAFL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饮食干预初见成效,故该文就饮食中功能性碳水化合物(包括膳食纤维、抗性淀粉、功能性低聚糖等)通过促进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等有益菌增殖以及抑制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肠杆菌属(Enterobacter)等有害菌生长,调节肠道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 SCFAs)、胆汁酸(bile acids, BAs)、内源性乙醇等代谢物,以减轻炎症和氧化应激、防止脂类代谢紊乱、抑制胰岛素抵抗和肥胖等途径,改善机体非酒精性脂肪肝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益生元莲子抗性淀粉(lotus seed resistant starch,LRS)和其后生元乳酸钠(sodium lactate,SL)协同作用对大鼠小肠菌群和代谢谱的影响,本实验将24 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LRS组、SL组以及LRS+SL组,分别灌胃4 周后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和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小肠菌群多样性及差异代谢物。结果表明,LRS、SL及其协同干预均能增加肠道菌群丰富度。与NC组相比,LRS组大鼠小肠的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等相对丰度增加,Coriobacteriaceae_UCG-002、Enterorhabdus等相对丰度减少;SL组Lactococcus相对丰度减少,unclassified_f__Micrococcaceae等相对丰度增加;LRS+SL组unclassified_f__Ruminococcaceae、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相对丰度增加,Vagococcus、Allobaculum相对丰度减少;且相较于LRS组及SL组,LRS+SL组Allobaculum相对丰度减少、unclassified_f__Ruminococcaceae相对丰度增加。非靶向代谢分析结果表明,与NC组相比,LRS组大鼠小肠中(R)-硫辛酸、α-姜黄素、银杏内酯A、油酰乙醇酰胺、类固醇激素等水平上调,LysoPC(17:0)、L-丝氨酸下调,类固醇激素代谢通路差异显著;SL组油酰乙醇酰胺等水平上调,类固醇激素及胆汁酸代谢通路变化显著;LRS+SL组泛酸水平上调,LysoPC(17:0)水平下调,氨基酸代谢通路有明显变化,且LRS+SL组与LRS组及SL组脂质、生物活性物质、维生素代谢通路表达差异显著。LRS与SL的干预可以优化小肠菌群结构,抑制潜在有害菌繁殖,从而促进潜在有益代谢物水平增加,二者协同作用时在增加肠道菌群多样性,调节维生素代谢、氨基酸代谢、脂质代谢以及增强机体防御能力等方面作用更加显著。研究结果可为益生元及其后生元协同效应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pH对莲子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研究采用快速黏度分析仪、流变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不同pH条件下莲子淀粉的糊化特性、流变特性和热力学特性,并进行不等温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莲子淀粉糊黏度随着pH的升高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强酸性条件热稳定性较差,碱性条件下热稳定性较强。不同pH体系条件下的淀粉糊均为非牛顿流体,具有假塑性流体特征,pH不会改变淀粉糊的流体类型。通过Power law方程对其流变特性曲线进行拟合,各样本均为剪切稀化现象,所形成凝胶为弱凝胶,体系以黏性为主。在pH5时,莲子淀粉糊具有较明显的触变性。莲子淀粉的热焓值、峰值温度、终止温度、糊化温度随着pH的升高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强酸条件下,淀粉发生酸化,糊化进程及回生进程变缓;由不等温动力学得出:pH5时为莲子淀粉糊化最佳酸碱度。研究结果为莲子淀粉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RS)在小肠内不易消化吸收,但可被大肠肠道菌群利用产生短链脂肪酸等代谢物并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促进短链脂肪酸的产生及调节胆汁酸代谢。因此,本文构建“RS-肠道菌群-代谢产物”营养轴系统,概述RS调控肠道菌群介导代谢物产生的作用机制,比较菌群发酵对RS表观结构、晶体结构和分子结构产生的影响,阐述RS结构特性与肠道菌群群落结构、短链脂肪酸产量和胆汁酸排泄之间的关系,总结RS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及肠道代谢物改善代谢性疾病的作用机制。此外,进一步展望RS-肠道菌群-胆汁酸之间的作用途径以及RS在代谢性疾病中与胆汁酸和短链脂肪酸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丁林玉  雷素珍  曾红亮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20):336-341,350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erfluoroalkyl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作为一类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在食品接触材料中被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食物可以作为PFASs的载体,使PFASs进入人体,在血液和器官中积聚分布,从而导致各类健康问题。本文对PFASs的危害及在食品中的污染研究进行了概述,综述了PFASs在饮用水、乳及乳制品、肉类、蛋类、水产品及果蔬等食品中的污染情况,分析了PFASs通过大气、水源、土壤等进入食物的途径,总结了PFASs对人体的危害:导致心肌发育毒性、使细胞膜病变和改变人体胆固醇水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减少食品中PFASs的应对措施。减少食品包装中PFASs的过度使用,寻找新的PFASs替代物,减少PFASs经食品摄入,正成为我国食品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淀粉基可食膜是以淀粉或改性淀粉为主要原料,添加填充物和少量功能成分(抗菌剂/抗氧化物)通过干法或湿法等工艺制成的高分子薄膜,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和可食性等优点。然而,由于淀粉膜力学性能、阻隔性能等相比传统塑料更差,因此探究淀粉膜性能的影响因素及优化工艺将成为重点研究方向。本文综述了淀粉基可食膜的性能、淀粉的结构性质、加工助剂、淀粉改性等对其性能的影响及机制,并概述了淀粉基可食膜应用前景及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其发展前景,为进一步开发具备优良性能的淀粉基可食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