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轻工业   4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基于从百度地图爬取的POI 数据以及27年间的夜间灯光遥感影像, 利用核密度估计法、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法、最近邻指数法和标准差椭圆算法,以及将POI 和夜间灯光数据耦合分析等方法对南昌市中心城区的休闲旅游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并探讨它的分布特征。通过 ArcGIS 可视化观察区域各类别服务设施的集聚程度, 利用夜间遥感影像数据绘制 1992-2018 年南昌市重心迁移轨迹对时空演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 南昌市休闲旅游空间各分类 NNI 均小于1, 整体呈现空间集聚; 总体空间的椭圆中心分布于东湖区, 整个趋势是沿“西北向东南”方向发展,且有显著方向性;南昌市休闲旅游空间的集聚存在空间尺度效应, 空间尺度效应随地理距离衰减而变化, POI 数据和夜光遥感数据的空间耦合性表现也整体较好;南昌市休闲旅游空间的重心先向西北偏移, 再向西南偏移, 空间增长以西南部城市为主。  相似文献   
2.
以4年生避雨栽培的‘阳光玫瑰’和‘巨玫瑰’葡萄为试材,对葡萄果实进行人工诱导日灼处理,研究不同物候期人工诱导日灼处理下两品种日灼发生情况及特点,以及不同发育期和不同日灼进程葡萄果实的总酚含量变化,探索葡萄果实日灼发生的表面阈值温度、敏感时期及日灼与果实总酚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人工诱导日灼处理下‘阳光玫瑰’葡萄在E-L31~E-L33时期较容易发生日灼,在E-L33时期对日灼最敏感;‘巨玫瑰’葡萄在E-L31与E-L32时期较容易发生日灼,在E-L32时期对日灼最敏感。整个果实发育期‘阳光玫瑰’较‘巨玫瑰’葡萄更易发生日灼,两品种在日灼发生进程中果实总酚含量均在日灼诱导后有一次显著升高,‘阳光玫瑰’葡萄正常果中总酚含量在各个发育期均显著低于‘巨玫瑰’葡萄,表明果实总酚含量与日灼发生率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GA_3、CPPU和TDZ,设置5个不同组合和浓度处理,以清水为对照,对‘阳光玫瑰’的冬果进行无核化及膨大处理试验,同时检测果实成熟时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结果表明,第一次处理用25 mg/L GA_3+5 mg/L TDZ,7 d后30 mg/LGA_3+2 mg/L TDZ处理第二次效果最佳,能显著提高‘阳光玫瑰’冬果的单穗重及单粒重,且其固/酸值最大,试验中各处理均未检出残留。  相似文献   
4.
以不限根栽培、小容积半限根栽培和大容积半限根栽培的4年生‘阳光玫瑰’葡萄为对象,调查不同土层各级根系的长度和鲜质量,为葡萄半限根栽培管理技术的完善提供指导。结果表明,两种半限根栽培模式下限根池内根径<2.0 mm根长、鲜质量以及各级根系的总长、总鲜质量均显著高于不限根栽培;小容积半限根栽培的各级根系根长密度及质量密度均显著高于大容积半限根栽培和不限根栽培,大容积半限根栽培根径<2.0 mm的小根质量密度和2.0~5.0 mm的中根质量密度均显著高于不限根栽培;两种半限根栽培模式下直径<2.0 mm小根和2.0~5.0 mm中根均主要分布在0~30 cm土层,半限根栽培下小根与中根生长受到促进,较细的小根和中根主要集中分布于限根池中。因此,葡萄半限根栽培生产中推荐采用1 m左右直径的小容积半限根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5.
以3年生一年两收栽培的‘阳光玫瑰’葡萄为试材,通过测定冬果采后第7天不同衰老程度叶片的光合作用参数,并在枝条基部第1至2节间处环割后对不同叶片衰老程度的枝梢进行13C同位素标记,分析冬果采后叶片光合同化物转运能力。结果表明,冬果采后第7天全绿叶片净光合速率为2.33μmol·m-2·s-1,吸收13C总量为17.296 mg,其中枝条13C含量为2.762 mg;半绿叶片净光合速率为0.2μmol·m-2·s-1,吸收13C总量为12.472 mg,其中枝条13C含量为2.330 mg;全黄叶片净光合速率为﹣2.51μmol·m-2·s-1,吸收13C总量为0.940 mg,其中枝条13C含量为0.112 mg。从以上结果得出,‘阳光玫瑰’葡萄冬果采后的全黄叶片光合能力低下,且基本丧失向枝条转运光合同化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