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7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1篇
轻工业   1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一种改良的用以快速地定性和半定量检测纤溶活性蛋白的纤维平板法.对该方法中的几个关键因素作了详细的研究和探讨.纤维平板中纤维蛋白原和纤溶酶原的浓度对裂解面积不产生任何影响,但是纤维蛋白原的浓度会对裂解圈的观察产生影响,纤维蛋白原浓度低于02 mg/mL时会使背景色过淡而不能清晰地观察到裂解圈.尿激酶浓度在2~250 mU/μL范围时,尿激酶浓度的对数和裂解圈相互垂直的两条直径乘积的对数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在本实验设计方案下,尿激酶的最佳使用浓度为10~20 mU/μL.同时,本文还探讨了纤维平板中纤溶酶原的去活条件,当琼脂纤维平板凝固后很难完全去活纤溶酶原,但是,在琼脂纤维蛋白原混合物凝固前于95 ℃持续温浴40 min,则能彻底去活纤维蛋白原中残留的纤溶酶原.  相似文献   
2.
木瓜黄酮的提取及其紫外光谱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木瓜含有清除人体活性氧自由基的黄酮类化合物.本文介绍以乙醇浸提、乙酸乙酯萃取提取木瓜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并以AB-8大孔树脂对粗提物进一步提纯的工艺.对纯化提取物的分析结果表明:木瓜黄酮的含量(以芦丁标准品计)为4.8%,对其紫外光谱特征谱图的观察分析发现:木瓜提取物中含有A-环苯酰结构和B-环肉桂酰结构,图谱特征与对照品芦丁相似,这一图谱特征说明木瓜提取物具有类黄酮化合物C6-C3-C6的基本结构.  相似文献   
3.
4.
以总黄酮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薇甘菊叶中的总黄酮,并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优化薇甘菊叶的总黄酮提取工艺.通过体外抑菌实验,利用打孔法和试管法分别测定了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菌这4种常见细菌的抑菌活性和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叶中总黄酮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0%、料液比1∶30、超声功率50 W、超声时间50 min,此条件下黄酮得率为10.62%;薇甘菊叶的黄酮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菌均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其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562 5、1.562 5、3.125 0、3.125 0 mg/mL(以黄酮质量浓度计).  相似文献   
5.
研究焦性没食子酸清除亚硝酸盐和阻断亚硝胺生成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在不同温度、p H、浓度和反应时间条件下,研究焦性没食子酸清除亚硝酸盐和阻断亚硝胺生成作用情况,并分别对反应物的添加顺序、缓冲液的添加情况等进行了检测,同时比较了6种不同的含羟基物质清除亚硝酸盐和阻断亚硝胺生成作用。温度、p H和反应时间、反应物的添加顺序、缓冲液的添加等均对亚硝酸盐清除率有所影响,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焦性没食子酸浓度的增加,亚硝酸盐清除率和亚硝胺阻断率均呈上升趋势,焦性没食子对亚硝酸盐的最大清除率为86.56%,对亚硝胺最大的阻断率为83%,与Vc等强阻断剂的效果相接近。推测其阻断亚硝胺生成的机制为焦性没食子酸首先清除了亚硝胺的前体物质亚硝酸盐。  相似文献   
6.
我们教研室自80年代以来先后进行了基本实验建设、“应用电工”、“高级电子技术实验”等几个阶段的教学改革尝试。本文就作为整个教改重要一环的“高级电工电子技术实验”这门选修课,说明开设课程的目的、内容、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7.
介绍以微型计算机为核心,由传感器、变送器等设备组成的制冷压缩机内部性能自动测试系统的基本结构。重点论述了系统的硬件和基本电路及其软件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平板熏蒸法测定六种植物精油在气相状态下对四种常见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对效果好的精油进行复配研究并将其应用于小米椒保鲜,通过透射电镜和电导率来阐述肉桂精油熏蒸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机制。结果表明,六种精油中抑菌效果显著的是香茅精油、肉桂精油和罗勒精油,在精油浓度为0.125μL/mL时可以抑制所有的供试菌,而杀菌效果较好的是香茅精油和肉桂精油,除铜绿假单胞菌外,在精油浓度为0.125μL/mL时可杀死其余供试菌。将香茅精油、肉桂精油和罗勒精油进行复配,当三者比例为4:1:8时联合熏蒸抗菌效果最好,复配精油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则表现为拮抗作用。GC-MS结果表明,香茅精油的熏蒸抗菌能力主要来自香茅醛、香叶醇和香茅醇;肉桂精油主要来自于肉桂醛;罗勒精油则主要来自于草蒿脑、芳樟醇。当复合精油空间浓度为0.125μL/mL时,对小米椒具有较好的防腐保鲜效果。透镜结果显示经肉桂精油熏蒸后的大...  相似文献   
9.
以总黄酮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薇甘菊叶中的总黄酮,并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优化薇甘菊叶的总黄酮提取工艺.通过体外抑菌实验,利用打孔法和试管法分别测定了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菌这4种常见细菌的抑菌活性和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叶中总黄酮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0%、料液比1∶〖KG-*2〗30、超声功率50 W、超声时间50 min,此条件下黄酮得率为1062%;〖JP2〗薇甘菊叶的黄酮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菌均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其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562 5、1562 5、 3125 0、3125 0 mg/mL(以黄酮质量浓度计).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主要探讨了肉桂精油的抗菌活性及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机制,实验采用气相熏蒸法研究精油的气相抗菌活性,通过TEM、电导率实验、FT-IR、荧光光谱等方法探讨肉桂精油的气相抗菌机制。结果表明肉桂精油具有显著的气相抗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25μL/m L,最低杀菌浓度(MBC)为0.5μL/m L。TEM观察显示,经肉桂精油气熏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体细胞膜破损溶解,细胞皱缩,从而引起内容物外泄。电导率实验进一步表明气熏后的菌体细胞膜通透性提高,并通过测试OD260发现核酸外泄与精油浓度变化的正相关关系。通过FT-IR图与荧光光谱图,发现肉桂精油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菌体蛋白构象的变化,并通过分析酰胺Ⅰ带推测在气熏过程中菌体蛋白二级结构发生无序变化,以及通过荧光强度和波长峰位的变化判断肉桂精油气熏后菌体蛋白发生了改变,暴露出更多的发色基团。由此可见,肉桂精油气相熏蒸金黄色葡萄球菌可能的抑菌机理是改变菌体细胞膜通透性和形态,并改变了菌体蛋白的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