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轻工业   4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针对差别化纤维生产过程中因忽视动态能耗而导致其生产工艺尚未合理优化的问题,首先对差别化纤维生产过程的工艺及能耗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将碳足迹引入到能耗计量与核算过程中,构建了一种基于碳排放足迹的差别化纤维生产过程能耗分析与计量模型;然后以涤纶低弹丝的加弹工艺为对象,从能源碳消耗、物料碳消耗以及工艺碳排放等方面入手,设计了涤纶低弹丝生产过程碳排放函数,并构建了基于碳排放函数的涤纶低弹丝生产工艺优化模型;最后根据涤纶低弹丝工艺数据,对工艺优化模型进行了算例分析及求解。结果表明,该模型优化了差别化纤维生产过程的关键工艺参数,并使碳排放量降低13.35%。  相似文献   
2.
邵景峰  马创涛 《纺织学报》2018,39(7):137-147
针对纺纱质量特征值之间因存在非线性关系而难以精准控制的问题,对影响纱线质量波动的关键指标进行了辨识,并提取断裂强度为关键指标;设计了基于纱线断裂强度的质量控制点及质量损失函数,提出了纺纱过程多工序质量控制点间知识关联方法;以质量损失函数为目标函数构建了基于多工序递阶的棉纺过程质量控制模型,并利 用多目标烟花算法求解。结果表明,提出的质量控制模型实现了纱线断裂强度的多工序控制,有利于解决质量特征值之间“输入-输出”关系的非线性化问题。该模型控制结果与未考虑多工序间知识关联以及控制前的结果相比,其纱线断裂强度提高了1.27%和3.40%,因纱线断裂强度不达标导致的纱线不合格品率降低了23.48%和50.00%。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单一工序的纺纱质量控制模型难以实现对纺纱质量的精准控制问题,构建了一种基于多工序知识关联的纺纱质量智能控制模型.首先,选取纱线断裂强度为主要控制指标,设计了基于纱线断裂强度的多工序质量控制点及质量损失函数,实现了棉纺生产过程中多工序质量控制点间知识的关联.进而,以质量损失函数为目标函数构建了纺纱质量控制模型,并借助自动过程控制技术实现了基于数据反馈的纺纱质量控制.然后,将惩罚函数引入到纺纱质量控制模型中,并利用多目标烟花算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最后,通过对比验证表明,该模型与未考虑多工序间知识关联的质量控制模型以及控制前的结果相比,纱线断裂强度提升了1.27%和3.40%,纱线不合格率降低了23.48%和50.00%,从而有利于解单一工序的纺纱质量控制模型难以实现对纺纱质量的精准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色纺纱过程中质量特征值的波动成因,通过对色纺质量波动的机理、色纺过程中各类不确定因素对质量形成过程的影响行为进行分析,并利用灰关联分析法设计了影响因素与纺纱质量之间的关联系数和关联度函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色纺纱关键因素提取方法。结合试验和仿真结果,表明这种关键因素的提取方法能够精准得出影响纺纱质量的关键因素,实现了对色纺纱质量特征值波动规律的分析和各类不确定因素对色纺纱质量特征值影响的预警。  相似文献   
5.
6.
为获取纺织产业协同创新发展的具体路径,分析“互联网+”对纺织产业创新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以及纺织产业的发展现状;首先,借助协同学理论,构建纺织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系统,从主体创新、客体创新、环境创新及资源创新四个方面对其创新与发展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建模;其次,提出一种符合纺织企业协同创新的协同算法,对纺织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具体路径进行求解;最后,利用《2014-2018年中国纺织服装行业产销需求与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数据,结合实验与仿真方法,对创新驱动发展路径体系进行仿真和验证.提出:“互联网+”给纺织产业创新发展提出新要求,纺织行业应整合创新资源,构建纺织产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搭建纺织产业协同创新平台,促进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的有效对接;完善创新环境,构建集信息交流、科技资源共享、科技成果转化功能为一体的“纺织产业创新预警体系”,对企业需求与科技创新成果的匹配度进行预警,从而加速纺织产业的协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