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7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1.
近年来随着国内LNG接收站的建设运营和储运系统的完善,如何在使用LNG过程中减少损耗和提高LNG蒸发气(BOG)的回收利用率成为学术和工程界的关注热点之一。本文通过给定大型LNG储备站,计算各种工况下BOG的生成量,分析其特点,为以后的LNG储备站项目BOG回收利用提供参考。通过计算分析表明,在大型储备站设计中不同气源条件对应的BOG最大产生量工况不同,储备站正常运行(无气相外输)过程中储罐热输入、管线热输入产生的BOG量为稳态量,约占BOG生成总量的71.7%~84.1%,装、卸船和槽车置换产生的BOG量为动态量,约占BOG生成总量的15.9%~28.3%。BOG回收利用液化规模可设为贫富LNG产生BOG量的平均值。  相似文献   
2.
针对LNG接收站正常运行期间,由于外输量的变化,造成设备运行不匹配,带来单位产值能耗和生产成本增加的问题,研究主要泵设备采用高压变频技术的可行性,对国内接收站的节能减排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LNG接收站中会有大量的热力安全阀(thermal safety valve简称TSV)使用,由于大多此类安全阀所需尺寸较小,规范也建议最小口径的安全阀即可满足要求。而TSV实际的泄放过程比较复杂。本文对热力安全阀的分析,将有助于对TSV作用的理解及设计。  相似文献   
4.
以国外工艺为基础,结合实际设计经验,对比分析了2种主要的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蒸发气(BOG)产生量的计算方法。并且以国内某LNG接收站项目为实例进行实际计算,对其中各自的优缺点进行具体说明,为接收站BOG产生量的计算以及BOG压缩机选型提供借鉴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超声波对纳米二氧化钛粉体分散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粉体悬浮液的离心稳定性、温度和质量变化、吸光度的变化进行实验,本文研究了超声波对纳米二氧化钛分散性能的影响,并在一定的实验范围内,得出纳米二氧化钛粉体悬浮液的最佳超声分散条件.  相似文献   
6.
鹿晓斌  郭雷  曲顺利 《化工进展》2015,34(Z1):47-50
在LNG接收站的设计建造过程中,BOG(boil-off gas)生成量计算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到项目建设的设备投资和日常操作的稳定性。为了提高BOG生成量计算的准确性,以某实际项目为例,在传统BOG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引入计算机模拟软件--Aspen Hysys,选择Peng-Robinson状态方程对整个接收站的工艺流程进行模拟计算,得到BOG生成量最大工况的BOG量,通过与传统静态设计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了传统静态设计计算方法存在的不足,结果说明了使用Hysys模拟计算接收站BOG生成量更能准确反映LNG接收站的实际情况,适合于LNG接收站项目在初步设计和详细设计阶段的工艺计算,而传统静态设计计算可用于项目建设初期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粗略工艺计算。  相似文献   
7.
针对LNG扩建项目,提出了火炬系统(包括管网和火炬头)的改造与设计思路。首先确定新增泄放源,计算扩建后需要的火炬处理能力,再通过火炬头专业计算软件Flaresim校核原火炬头马赫数、热辐射范围、噪音范围、安全间距等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对于火炬管网采用Aspen Flare System Analyzer软件进行全厂管网核算,主要包括新增BOG总管的管路尺寸选择、原有管路的尺寸核算。该火炬系统整体设计思路已经在施工图设计中成功采用,可为LNG项目的扩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9.
新型脱镁硼泥泡沫玻璃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脱镁硼泥和废玻璃作为原料,研制开发新型的具有轻质保温、隔热、防火和防水性能的泡沫玻璃,探讨了烧结温度及时间、发泡温度及时间、发泡剂用量以及成型压力对新型泡沫玻璃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烧结温度为690℃,烧结时间为30min,发泡温度为840℃,发泡时间为16min,发泡剂用量为10%,成型压力为3~5MPa时,可以制备出气孔均匀、性能优异的泡沫玻璃,各项性能均达到JC/T647--2005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0.
火炬管网系统是LNG接收站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与BOG系统紧密相联,互相影响。针对国内现有LNG接收站主要的两种火炬管网系统进行比较,分析各自的优缺点,为其他项目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