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机械仪表   1篇
轻工业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马磊  黄俊源 《机械强度》2020,42(4):1012-1016
应用分子动力学的方法探究了单晶钨在单轴加载下的裂纹扩展行为。分析了温度和晶向对裂纹扩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下,[001]方向上的裂纹在扩展时尖端主要的变形机制为滑移带,位错和钝化效应。随着温度的升高,裂纹扩展时屈服强度是逐渐降低的。在300 K和500 K时裂纹经过屈服变形之后呈现出快速扩展,而在700 K和900 K时裂纹出现了二次屈服现象。除此之外,建立了不同晶向的裂纹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裂纹沿[111]方向拉伸时屈服强度最大,[110]次之,[001]最小,而且裂纹在[110]晶向上的平均应力-应变曲线出现了屈服平台,说明具有良好塑性和抗裂纹扩展特性,其裂纹萌发时主要的塑性为滑移带。而[111]方向上的裂纹在扩展过程中主要塑性为位错,然后裂纹以钝化空洞的形式扩展。由此得出不同晶向的裂纹在扩展时尖端微观结构的演变出现了差异。  相似文献   
2.
该论文研究了酶解糖化下的滇黄精多糖结构和免疫活性,以探究酶解糖化下的黄精多糖结构特征及免疫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酶解糖化黄精多糖(SPKP)的多糖和还原糖含量分别为94.05%、4.1%。多糖结构分析表明,SPKP的红外光谱在1 016~1 147和931 cm-1处有吡喃糖特征吸收峰;单糖组成及摩尔比为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果糖=0.032:0.117:0.419:0.048:0.383,重均分子量(Mw)为3 820 u。甲基化结果表明SPKP主要的糖苷键连接方式为→4)-Glcp-(1→,占比47.1%,分支度为34.1%,结合碘碘化钾和刚果红实验结果可以推测SPKP是一种含有复杂分支的三股螺旋多糖。RAW264.7细胞实验结果表明,酶解糖化黄精多糖在比较广的浓度范围内无毒性,均能促进细胞增殖,且有较高的细胞吞噬能力和NO水平,因此可以推测SPKP具有较好的免疫活性,且与其多糖结构有一定的关系。该研究可以为多糖与免疫活性的构效关系以及黄精新炮制方法的开发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杂环胺是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原料在热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一类多环芳香族化合物,具有强烈的致癌、致突变性。杂环胺在热加工食品中一般以痕量水平存在,并且食品基质复杂,因此,高效、高选择性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和高灵敏度的仪器分析手段是不同食品基质中痕量杂环胺分析检测的关键。该文综述2010年~2019年不同食品基质中杂环胺的分析方法,包括固相萃取、分散固相萃取等前处理技术以及气相色谱-质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等仪器检测方法,并与典型检测方法的性能进行比较。最后,结合现有研究对食品中杂环胺分析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杂环胺常见于如禽肉、鱼肉等富含蛋白质的热加工肉制品中,是一类杂环芳香族化合物。杂环胺具有极强的致癌致突变性,通常在肉制品于100℃及以上的高温烹制过程中产生。长期摄入具有高含量杂环胺的肉制品,会增加消费者患肿瘤患癌的风险。天然抗氧化物质具有抗氧化活性,且毒性小,安全性高,现已普遍应用于肉制品加工领域。通过添加天然抗氧化物质抑制肉制品中杂环胺的生成是当前研究热点。本文简要介绍了杂环胺的分类、形成等,并重点综述了近10年天然抗氧化物质对肉制品杂环胺形成的影响研究进展,其中,重点围绕多酚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香辛料3类具有代表性的天然抗氧化物质对肉制品中杂环胺形成的影响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广式烧鹅在高温烧制过程中极易产生杂环胺,因此对其中杂环胺的检测和含量监控尤为重要。为建立一种基于高效液相色谱-四极轨道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HPLC-Q-Orbitrap-HRMS)检测中国传统美食广式烧鹅中7种杂环胺的方法,样品用NaOH-乙腈溶液均质,可实现样品中油脂的皂化水解和目标杂环胺的提取。通过StartaTM-X-C固相萃取小柱净化提取液后,采用C18色谱柱进行分离,以乙腈和含0.05%甲酸的1 mmol/L乙酸铵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电喷雾正离子、全扫描和数据依赖性扫描的模式下检测,以保留时间、一级离子质量准确度、二级碎片与库匹配准确定性,用内标法结合一级离子峰面积进行定量。结果表明:7种杂环胺的质量精确度<3.0×10-6,在0.100~100 μg/L范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7。方法检出限介于0.02~0.15 μg/kg之间,定量限介于0.05~0.5 μg/kg之间。加标回收率结果表明,在3种加标浓度下7种杂环胺的回收率良好。建立的HPLC-Q-Orbitrap-HRMS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靠,可应用于广式烧鹅中非极性杂环胺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探究高盐摄入对普通小鼠肾脏的影响,本研究以C57BL/6J小鼠为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NC)、4%高盐组以及8%高盐组,分别喂养NaCl含量为0.5%、4%及8%的饲料,对比小鼠的肾功能指标、炎症因子分泌量以及病理损伤和纤维化程度。结果表明,高盐摄入导致C57BL/6J小鼠的肾功能损伤,显著性提高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和尿液钠含量,显著降低尿液肌酐含量,同时,8%高盐摄入比4%高盐摄入能进一步加重肾脏损伤,包括进一步降低尿液肌酐以及升高血清尿素氮含量。相比于NC组,4%和8%高盐摄入也会提高肾脏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1β的分泌,而且8%高盐组比4%高盐组进一步提高了IL-6和IL-1β的分泌。HE和Masson染色结果显示,高盐摄入使C57BL/6J小鼠肾脏出现纤维化以及皮质和髓质病理损伤,且8%高盐组比4%高盐组进一步加重。高盐摄入会造成C57BL/6J小鼠肾脏损伤以及纤维化病变,提高盐浓度的摄入会进一步加重肾脏损伤与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根霉发酵淡豆豉(Semen Sojae Preparatum,SSP)品质及风味,本研究采用中国根霉12和乳酸芽孢杆菌DU-106复合发酵淡豆豉,对比了纯根霉发酵与混菌发酵淡豆豉发酵过程中基本理化指标及生物活性物质、游离氨基酸、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种发酵方式对基本成分的影响变化不大,而混菌发酵淡豆豉溶栓酶活性(3927.84 IU/g)高于根霉发酵淡豆豉(2152.20 IU/g),大豆异黄酮含量(3.91 mg/g)高于根霉发酵淡豆豉(3.20 mg/g)。混菌发酵后淡豆豉苦味氨基酸及鲜味氨基酸轻微降低,两种发酵模式风味物质种类相近但数量发生变化,根霉发酵吡嗪类风味物质最多,混菌发酵烷烃类风味物质最多,电子鼻结果表明混菌发酵和根霉发酵风味差别显著。因此,混菌发酵在提高根霉发酵淡豆豉溶栓酶活性、游离氨基酸含量及改善风味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电力“五防”装置是电力生产中一项重大技术问题,本文介绍了目前变电站使用的各类防误闭锁装置,作为变电运行的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9.
黄精是一种重要的药食同源植物,黄精主要活性成分包括多糖、多酚、凝集素、生物碱、皂苷等。黄精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降血糖、抗癌、抗炎、抗疲劳、抗菌、改善记忆力、促进细胞凋亡、治疗阿尔茨海默症以及促进骨细胞分化成骨等生物功能活性,因此,黄精在保健食品和药物研发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黄精活性成分种类繁多,作用机制复杂,且不同产地和种属的黄精活性成分含量不同,其生物功能活性也有所差别。该研究汇总黄精的主要活性物质种类和不同产地、不同种属之间的功能活性及活性物质含量,概述黄精活性物质降血糖、促进骨细胞分化、抗癌、促进细胞凋亡、治疗阿尔茨海默症以及促进骨细胞分化等的具体作用机制,为黄精资源深加工和高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发酵巴戟天中多糖、寡糖与蒽醌单独及复配后的抗氧化活性。 方法 通过DPPH、羟自由基、超氧自由基的清除率和线虫模型对三种有效组分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 结果 多糖、寡糖与蒽醌单独作用及复配均对活性氧自由基具有清除作用,复配组在中低浓度下清除DPPH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具有协同抗氧化作用;以羟自由基为清除对象时,在高浓度只有蒽醌+寡糖和多糖+寡糖+蒽醌组才存在协同作用。此外,复配组分对线虫的寿命延长和运动行为能力增强作用效果普遍优于单独作用。结论 发酵巴戟天中多糖、寡糖与蒽醌的含量较为丰富,复配后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效果,可为发酵巴戟天的开发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