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报告用Canon公司R—22型电脑验光检测1292例屈光不正中,有两眼屈光参差者247例(19.11%),约占受检人数的1/5。 247例两眼屈光参差的定性分析,以复性远(近)视屈光参差最多,占65.18%;次为复性散光参差,占19.43%;其余较少见。 两眼屈光参差的定量分析,以单性远(近)视参差的差值(2.98DS±0.92DS)与复性远(近)视参差的差值(2.62DS±0.25DS)相近;单性散光参差的差值(1.37DC±0.91DC)与复性散光参差的差值(1.61DC±0.25DC)相似;混合性散光参差的差值(3.75DC±2.38DC)较大;混合性参差的差值(5.60DC±3.56DC)最大。  相似文献   
2.
高度近视(high myopia),或病理性近视(pathologic my-opia),是指近视屈光超过-6.00D或眼轴长度超过26~27mm。在高度近视的眼底常发生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 -za-tion,CNV)而影响视力,下面介绍此种高度近视眼底发生CNV的危险、临床特征及其不  相似文献   
3.
高度近视或称病理性近视,是可以致盲的眼病之一。有关高度近视的诊断标准我国尚无明确的规定,今介绍日本厚生省所确定的诊断标准可供参考。高度近视因眼轴延长,形成后巩膜葡萄肿,随着近视进展在眼底后极部发生许多退行性病变,包括弥漫性萎缩病变、限局性萎缩病变和黄宽部出血病变,最后致黄斑部视网膜脉络膜萎缩病变,引起严重的视机能障碍,至于失明。因此,高度近视被认为与在生物学范围内低、中度单纯性近视迥然不同的一种器质性眼病,是值得人们关切和重视的一种屈光异常。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低、中度近视眼在我国的发生率较高,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根据发生近视的年龄,有在14岁以下的早发性近视,发生于15~19岁的迟发性近视,以及20岁以后发生的成年人近视。 低、中度近视的发生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但更重要的是环境因素。在近视眼的发病机理中,主要是晶状体屈折力增加和眼轴的延长。晶状体屈折力增加是由于睫状肌收缩增强或睫状肌弛缓障碍所致。由于近距离工作过久,持续性睫状肌收缩可促进近视的形成。任何可以放松调节减少晶状体屈折力的措施都有利于预防近视,利用低度凸透镜看近(近雾视法)被认为是一安全易行的办法,渐进多焦点眼镜可成为今后预防近视的理想用品。各种创伤性近视眼手术都不适于治疗青少年近视,OK镜矫治也应当慎重,至今唯一有效可靠的近视眼矫正方法仍然是配戴合适的眼镜以增进视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