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1篇
轻工业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篇
冶金工业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机控制材料试验机的开扰源分析及抗干扰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和探讨了微机控制材料试验机所受干扰的来源和通道,并采用屏蔽和隔离等一系列措施抑制各种干扰,以达到提高微机控制试验机系统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度。  相似文献   
2.
持久蠕变试验智能测温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持久、蠕变试验测温发展过程的分析,得出了智能自动测温方法可提高试验员的劳动效率,减轻劳 动强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铅阳极生产过程中高砷中的处理方法,工艺流程及其在生产中的实践。  相似文献   
4.
直流电位法检测高温合金的疲劳裂纹扩展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在高温下使用直流电位法测定疲劳裂纹长度的基本原理、试验方法及所需配置的仪器,并对有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利用Johnson的分析型关系式,研究了一种适用于自动测定材料高温疲劳裂纹长度的直流电位法,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高温合金疲劳裂纹扩展试验,其测得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da/dN-ΔK数据与长焦聚显微镜法测得的数据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在近十年里发展的裂纹扩展力测量方法,这种方法将裂纹扩展的门槛值行为与直流电位法结合起来,可以测量某一载荷下裂纹开始扩展的应力强度因子Kpr,并由此计算有效应力强度因子范围ΔKeff=Kmax-Kpr。  相似文献   
6.
通过扫描电镜原位疲劳试验,研究Cr-Mn-Si-Ni高强度钢疲劳裂纹的萌生行为,观察并记录从滑移带自然萌生的小裂纹和其发展到宏观裂纹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低周疲劳情况下,不是所有萌生的裂纹都会持续扩展,大部分微裂纹在疲劳早期即已萌生,但是裂纹发展很慢,导致失效的裂纹快速扩展在疲劳晚期发生,微裂纹长度与循环数之间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值反映材料抗裂纹扩展的能力,是重要的材料性能指标。室温疲劳试验已经成为标准试验方法,但是该方法能否拓展到高温下,并应用于高温合金,尚无试验数据。根据目前的测试技术,试验温度在600℃以下可以使用目测法进行裂纹扩展试验,而在600℃以上,由于试样表面氧化,目测无法观察,所以使用自动测量方法——直流电位法。但由于裂纹扩展门槛值试验时间很长(上百小时),试验难度非常大。该文介绍了粉末高温合金、变形高温合金以及定向凝固高温合金3种高温合金最高到850℃的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值试验,使用目测法和直流电位法两种方法进行裂纹长度测量。结果表明:直流电位法可以用于高温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值试验,但试验数据还存在一定的分散性,尚需进一步研究提高裂纹长度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沈阳轻机二厂新一代外流式压力筛的使用情况以及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黄新跃  吴学仁 《材料工程》1993,(8):19-20,10
MTA-92是以微机为主机,配备专门设计的数字式函数发生器,数据采样板和相应控制软件的计算机辅助试验系统,在飞机结构材料2124-T7351高强铝合金的随机谱载裂纹扩展试验中应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黄新跃  胡本润  吴学仁  丁传富 《机械强度》2002,24(4):584-587,601
介绍对两种均匀锻造的片晶结构的钛合金Ti-6Al-4V的疲劳裂纹扩展性能的研究情况。在材料准备时,注意避免材料的方向性等对性能的影响。采用标准试验方法进行各项力学性能试验,试验数据表明,两种片晶微观结构的钛合金的拉伸强度相差约5%,拉伸塑性相关13%,疲劳行为有较大不同,微观组织细密的钛合金材料的性能比较好。两种片晶的小裂纹扩展速率与长裂纹扩展速率相比有明显增加,但对于本研究的试验条件,在应力比R=0和R=-1的情况下,两种状态之间的裂纹扩展行为差别不大。试验数据说明,裂纹闭合是小裂纹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