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矿业工程   1篇
水利工程   1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对河流泥沙吸附-解吸重金属污染物进行了广泛的试验研究和实测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基本上弄清了影响泥沙吸附-解吸重金属污染物的因素。但这些研究大多停留在定性的基础上,推广地天然河流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尚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对些进行总结,并指出目的这一研究存在的不足。实际上,这一问题的研究涉及到环境化学,水力学和泥沙运动力学等专业学科。因此,需要环境工作者和水利工作者共同努力,才能  相似文献   
2.
3水体中重金属的化学稳定性及底泥释放重金属的研究存在于底泥沉积物(环境界还指悬浮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具不同的结合形式,其生物可给性和毒性效应也有明显的差别。如沉积物间隙水中溶解态重金属,与水相处于动态平衡的可交换的重金属结合组分通常被认为是最迅速生物可...  相似文献   
3.
颗粒的沉速是泥沙运动中的一个重要参数。诸如悬移质泥沙含沙量的垂线分布和沉淀落淤速度、悬移质与推移质的判别和相互交换……,都与这一参数密切相关。已有的研究表明,颗粒的粒径、比重、形状以及容器的边壁、含沙量等都对颗粒的沉速有影响。对于一定粒径、比重、形状的颗粒说来,含沙浓度特别是粘土颗粒含沙浓度的大小对其沉速的影响最大。天然河流的高含沙水流多数可以看成是粘土浆液挟带粗颗粒泥沙的运动。因而,粗颗粒在粘土浆液中的沉速是高含沙水流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本文将着重研究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4.
记得有位作家说过:人的一生能有几次大的希望,又能经受得起几次大的希望的破灭?钱宁同志所走过的一生,证明他不仅经受住了,而且以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终于成为国际泥沙界最有成就的科学家。三十多年来,我一直在钱宁同志身边工作,既是他的助手,也是他的学生。我深深感到:作为一个科学家,他的品德、性格、气质以及他的献身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  相似文献   
5.
高含沙水流二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定条件下的高含沙水流具有非牛顿体特性,在天然多沙河流中由于地形分布等因素的影响。流动强度差异较大,往往呈现非牛顿体和牛顿体两种不同的流动特性,本文通过引进水流在不同流动状态下的特征,通过数值实验计算对模型进行了初步检验,计算结果与实际观测到的一些现象定性上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6.
河流重金属迁移转化数学模型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较全面地讨论现有三类河流重金属迁移转化数学模型,重点讨论迁移转化动力学数学模型.指出化学热力学平衡数学模型、化学反应动力学教学模型在描述河流重金属迁移转化问题时存在的不足,以及现有迁移转化动力学数学模型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此类模型的方程构成.关于此类模型的具体型式,有续文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7.
通过一组仔细安排的试验,研究了高含沙水流中粗颗粒泥沙的运动情况,并与清水作了对比,试验在宽0.3米、高0.2米的矩形断面管路中进行,底部铺厚约0.1米的塑料沙(比重1.29,等容直径0.345厘米)作为粗颗粒,清水或不同含沙量的浑水(具有显著宾汉体特性的膨润土悬浮液)流经这一松散河床。 试验表明:颗粒在浑水中下沉较慢,其沉降规律仍可用一般的C_D与Re_1关系描述,只是这里的Re_1是一个包含宾汉切应力在内的通用雷诺致。由于宾汉切应力的存在,颗粒在浑水中较不容易起动,推导的浑水中颗粒起动条件如式(20)所示。由于较不容易起动,浑水中粗颗粒的推移质输沙率比清水中要小,由于颗粒沉速减小,粗颗粒的悬移质输沙率比清水中要大。综合的结果,在低水力强度区,浑水中的总输沙率要比清水中为小;在高水力强度区,情况刚好相反。浑水中悬移质输沙率的增加有助于沙垄床面向平整发展,试验中观察到沙垄较低、外形较平缓,并在较低水力强度条件下转化为平整床面。相应地,浑水中的沙浪形状阻力也比清水中为小。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三组水槽试验资料,初步探讨了近底高含沙量流层对流速分布、紊动特性等的影响,以及在此条件下的含沙量分布规律.近底高含沙量流层的存在,改变了时均流速的分布.在主流区实测范围內,流速分布继续遵循对数定律,但公式中的卡门常数减小,亦即流速分布趋于不均匀.在近底流区內具有明显的密度梯度,其流速分布可用式(13)来描述.挟沙水流中的含沙量梯度有使紊动減弱的作用.在高含沙量条件下,含沙量沿垂线分布具有公式(29)的形式.  相似文献   
9.
管道输沙的阻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一系列专门安排的试验,研究了管道水力输送中阻力损失的规律. 对于泥沙颗粒均匀分布的伪一相体,如果采用包含浑水流变特性的广义雷诺数Re_1与阻力系数λ建立关系,那么,伪一相体的λ~Re_1关系与清水的阻力关系相同. 对清水或细颗粒泥浆输送粗颗粒的两相流,只要粗颗粒泥沙全部处于悬浮状态(包括均匀悬浮和不均匀悬浮),其阻力规律与伪一相体的阻力关系一致. 粗颗粒泥沙作推移运动时,由于颗粒间以及颗粒与管壁之间的相互碰撞.引起附加阻力损失.本文找出了出现附加阻力的临界条件. 从以上概念出发.可以从理论上推导得出在两种不同条件下,两种典型的阻力曲线(即J~V曲线),并与实测资料取得了一致.由此可以推得水头损失与管径的1~1.5次方成反比(取决于粘性、流速等).从理论上解决了实验结果的比尺大问题. 人们所关心的高含沙水流的减阻作用只有在如下特定条件下发生,即:在存在推移质的两相流中,加入一定量的细颗粒泥沙,会使推移质数量减少,从而引起阻力的减小.  相似文献   
10.
峡谷水电站排沙底孔的作用及其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多沙河流上修建水电站,有必要考虑减少泥沙进入水轮机,以延长机组寿命和检修周期的问题,在较低高程处设置排沙底孔,通过底孔泄水以形成一定范围的深水区——漏斗,使一部分泥沙在漏斗范围内沉淀落淤,不再进入机组,是经常采用的工程措施。排沙底孔还可以起到防止电站进水口闸门淤堵的作用,以往结合刘家峡、三门峡排沙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