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水利工程   4篇
  2023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开发建设项目弃渣场设计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禹生  万彩兵 《人民长江》2004,35(10):11-13
为了贯彻执行《水土保持法》,开发建设中的工矿企业、公路、铁路、水利电力工程、矿山开采及城镇建设等,在施工和生产运行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渣,除利用外,尚有许多剩余的弃土弃石弃渣、尾矿渣及其他固体废弃物,须在指定的场所集中堆放,修建挡渣工程,防止弃渣流失,压埋农田,淤积江河湖库,危害村庄安全及恶化当地生态环境.同时,渣面还可作为农用耕地及其他用地.对弃渣场的地点选择、渣场布置、堆渣形式和措施设计进行了探讨,并列举了典型实例.  相似文献   
2.
长江流域中上游山区面积147万km2,自然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是流域开发开放与跨世纪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国家向中西部战略转移的腹心地带。然而这里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灾害频发,经济后进。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工程(简称“长治”工程)实施8年,重点治理区已初步建成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综合效益显著。但由于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大,特别是经济快速发展中的短期行为,造成水土流失形势更为严峻。为此,制定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对策,实现15年初见成效,30年大见成效的目标,从而奠定流域跨世纪持续发展的基础保证。  相似文献   
3.
西气东输支干线工程水土保持监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万彩兵  张歆 《人民长江》2005,36(1):42-43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主要采取设立固定监测点和临时监测点,建立简易水土流失小区观测场,采用简易坡面量测法进行施工期和林草恢复期的多次对比监测,得出不同时期的水土流失量,进行水土保持评价与分析.以西气东输支干线工程的水土保持监测为例,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内容、方法、手段、成果进行了探讨.得出结论为:由于地形相对平坦,除丘陵区外,管道施工直接造成的水土流失不明显;管道穿越平原区的地貌恢复较好,穿越丘陵区的地貌及植被恢复较差,需加大人工植被的建设力度;西气东输工程按水土保持方案落实了水土保持措施,减蚀减沙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长江上中游是我国坡耕地分布较为集中的区域。在调查长江上中游坡耕地治理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长江上中游坡耕地治理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提出了加强坡耕地监测,建立健全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坚持高标准、规模化治理,加强坡耕地治理监管,创新政策机制等对策建议,为新时期加快推进长江上中游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