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水利工程   5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安阳  付明胜 《陕西水利》2012,(3):157-158
本文根据淤地坝存在的问题,通过工程调研,在同时满足治黄(要水不要沙)和当地群众对建坝效益要求(快速淤地)的基础上,提出以"高坝大洞"的"大库容制胜"取代溢洪道的工程枢纽改进,将一次洪水总量全蓄,泥沙全拦;根据进库泥沙沉积规律和必须在24小时内将一次设计清水径流总量排完的设计原则,进行泄水洞的设计,可使淤地坝工程焕发出拦沙不减水的活力,同时降低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原小流域坝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小流域坝系建设是黄土高原地区最有效和富有特色的水土保持措施。在对40多条建设基础较好的典型小流域坝系进行调查总结,并对近300条小流域坝系(工程建设和初步规划情况)的布坝密度、大中小型淤地坝配置比例、治沟骨干工程平均控制面积等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黄土高原小流域坝系的布局、规模、结构、建坝顺序、建成时间间隔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黄土高原不同区域典型小流域坝系调查统计分析,小流域沟道布坝密度为0.4~3座/km2最为合理.坝系建设顺序以先下后上,先干后支,即先从沟口至沟掌打坝为优,单坝打坝间隔年限以F/S=40为最优.坝系中骨干坝与中小型淤地坝的配置比例以1:2~1:(4~6)为宜,坝系布局支毛沟以小型淤地坝为主,支沟以大中小型淤地坝为主,适当位置建设蓄水塘坝,在较大支沟沟口布设骨干坝,干沟以大中型淤地坝为主,合理布设骨干工程和中小型水库,有效控制洪水泥沙,快速淤地,发展水坝地,提高坝系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4.
坝系建设关键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黄土高原不同区域典型小流域坝系调查统计分析,小流域沟道布坝密度为0.4-3座/km^2最为合理。坝系建设顺序以先下后上,先干后支,即先从沟口至沟掌打坝为优,单坝打坝间隔年限以F/S=40为最优。坝系中骨干坝与中小型淤地坝的配置比例以1:2~1:(4~6)为宜,坝系布局支毛沟以小型淤地坝为主,支沟以大中小型淤地坝为主,适当位置建设蓄水塘坝,在较大支沟沟口布设骨干坝,干沟以大中型淤地坝为主。合理布设骨干工程和中小型水库,有效控制洪水泥沙,快速淤地,发展水坝地,提高坝系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5.
根据多年坝系建设的实践经验和近年来对陕、晋、蒙、甘、宁、青、豫7省(区)坝系形成过程的深入调研,提出了坝系防洪标准低板论,即1个坝系内的若干个坝系单元中,若有1个坝系单元内的骨干坝防洪标准低于设计(校核)洪水标准,则认为这个坝系就不安全。坝系防洪标准低板论以整体坝系中防洪能力最弱的坝系单元为基准,以防止产生垮坝流量为原则,以保证坝系安全运行为目标,为坝系的调整及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另外,还介绍了坝系单元现状防洪能力的具体计算方法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