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水利工程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1.
城市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代全厚 《吉林水利》2000,(12):34-36
文章从城市水土保持的内涵和外延出发,详细分析了城镇侵蚀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危害,论述了城市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认为只有加强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保持资源基础和基本设施的稳定性,提高城市载体功能水平,才能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加强水保科研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吉林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许晓鸿,代全厚,杨兴浪水土保持与农业持续发展关系密切。《中国21世纪议程》特别强调了荒漠化防治,并专门论述了防治荒漠化和水土保持的战略与措施,强调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使部分地区的生态恶化趋势得以逆转...  相似文献   
3.
今年汛期,嫩江流域发生有史以来的特大洪水,几经奋战,最终取得抗洪抢险斗争的最后胜利。在抵抗洪水过程中,除了水工建筑物及人为的努力,在大堤护坡上种植的护堤植物对固土护坡也起到了显著的作用。该文通过对嫩江大堤护坡植物根系及土壤抗冲、抗蚀及抗剪强度的测定分析,发现同一地段土壤的抗冲、抗蚀(水稳性)指数及抗剪强度均是表土层大于底土层。植物根系有较强的固持土壤功能,土壤稳定性与植物根量关系密切,根量大,其抗剪强度就大。在现有的植物中,牛毛草的抗蚀能力最大,其固土护堤功能最强,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中东部低山丘陵区沟蚀成因分析及防治──兼析杏木流域沟蚀状况吉林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许晓鸿,代全厚吉林省中东部低山丘陵区,属黑土边缘地区,是优良的农林业生产基地。近年来由于毁林开荒种地,再加上耕作措施与水土保持措施严重脱节,使得水土流失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5.
风蚀与荒漠化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蚀是造成土壤荒漠化的一种主要形式。进行自然环境和成因研究对荒漠化防治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吉林省西部沙地风蚀为例,在研究探讨其自然环境和成因的基础上,分析了风蚀对荒漠化的影响,从而提出了荒漠化防治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该文通过对鲁家街流域侵蚀沟的发育机理和影响因素分析探讨,提出了侵蚀沟的治理措施和开发利用模式,从而有效地控制了侵蚀沟的发育,减少了水土流失,促进了水土保持产业嵒团┮党中⒄拐铰浴  相似文献   
7.
黑牛河流域土地资源承载力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应用资源与资源生态学理论和系统分析方法,分析探讨了土地利用现状、土地生产力等问题,并从气候、土壤和水土流失方面着手,应用农业生产潜力法,估算了该流域土地生产粮食和牧草的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和气候一土壤生产潜力,提出了合理利用土地,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提高土地生产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水土保持是国土整治和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头号的环境问题。利用水土保持植物和工程措施,加速水土流失治理,恢复地表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表层土壤的抗蚀性,增加土壤入渗和地表拦蓄径流及泥沙量的能力,保持水土、防治水土下山,减少汇入河道的径流及泥沙量,相应地提高河道及蓄水建筑物的行洪蓄洪标准,对防止河水泛滥、减轻洪水灾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去年入汛以来,霍林河流域中上游地区连续出现较大强度的降雨,使中下游地区多次发生了超历史记录的特大洪水,给当地经济及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为了了解水土保持在这…  相似文献   
9.
1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意义和特点1.1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意义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打破了国家投资,群众投劳的传统习惯方式,实行了“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治理”的原则,使水土保持工作更趋于合理完整,具有科学性,也使其工作内容更深入细微,全面具体.《水土保持法》第19条规定:“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修建铁路、公路、水工程,开办矿山企业、电力企业和其它大中型工业企业,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必须有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并同时指出“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相似文献   
10.
水土保持与植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介绍了植被破坏对水土保持的危害,详细论述了水土保持与植被的内在关系,认为植被不仅具有绿化美化、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而且具有较强的水土保持功能,是土水保持的根本性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