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水利工程   1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文循环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30,自引:6,他引:24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是影响流域水文循环过程和水资源演变规律的两大驱动因素,所引起的水文效应已成为当前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焦点问题。水循环系统是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气候变化对水循环要素的影响必然导致流域水资源的时空变化。同时,人类活动对流域水循环的影响也日益显著,主要表现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修建大型水利工程等引起的流域下垫面条件变化,进而影响流域内的产汇流机制。针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水循环要素的影响机制,从水文要素时空变化检测与归因的角度对主要研究结果进行回顾,探讨了变化环境下水循环要素变化的检测与归因分析研究方法,并总结了定量区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过程影响研究中的主要问题和不足,提出了未来需要重点加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要素变异的驱动机理及贡献分解研究、加强水循环要素时空变异特征的诊断以及模型评价技术和不确定性量化研究等。  相似文献   
2.
在回顾IPCC自1990年至2007年4次关于气候变化对径流影响评价报告进展的基础上,将第一次与第二次评价报告归纳为第一代,主要以气候均值变化对径流影响及其适应为主要特征;第三次与第四次评价报告为第二代,主要突出人为强迫与气候自然变异变化对径流影响及其适应问题。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评价方法的发展过程与存在的问题,认为目前的气候影响评价反映了气候年代自然变异的影响,但未考虑与极端事件发生频次和强度变化密切相关的气候日、季和年际尺度变化的影响,从而低估了气候变暖对洪水、干旱以及农业灌溉需水的负面作用。在介绍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为下次IPCC评价报告,提出了应加强水文、气候交叉学科研究气候变化与自然变异对水影响的后果及其适应等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水资源响应全球气候变化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根据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水资源影响的分析,应在无悔策略的指导下,运用科技、经济手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现代化的水利管理体系,以提高我国水资源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4.
关于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径流影响研究的评述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水文过程的影响是两种不同性质和不同时空尺度的物理过程。任何人类活动对水文过程的影响都是发生在某种气候背景下而不是独立的,因而揭示气候变异和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制约作用有助于人们对自身行为后果的认识。如何将此两种过程耦合在气候系统中,将是天然水循环与社会水循环相互作用研究的方向。本文在总结归纳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水文模型中对气候变暖水文效应的描写,研制陆面过程中对天然蒸发与各种人类活动产生的额外蒸散发的定量计算方法,并将它们融入大气和陆地的水量与能量平衡方程中,将是最终建成天然水循环与社会水循环耦合模型的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研究问题。建立一个在网络上分散运营的,覆盖自然与社会,常规与非常规信息的数据库群,将为这种耦合模型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我国幅员辽阔,汛期暴雨频繁,每年多次出现一场连续3—5天的暴雨过程;然而,稀遇性洪水——即使是局部的,也不是年年都发生的,对于一场3—5日的暴雨,有时暴雨总量很大,洪水并不稀遇;有时暴雨总量相差不大,所产生的洪水反而比较悬殊。例如“82.8”黄河三花区间暴雨总量比“58.7”多,但洪水不及“58.7”大;“74.9”与“83.7”安康以上汉江流域降雨量大体相当,而前者在安康发生的洪水仅20  相似文献   
6.
降水是造成洪水的主要来源。因而,暴雨天气形势的监视和预报理应成为防汛工作首先的和重要的环节。解放初期,雨量观测点稀疏,观测手段落后,既不能监测降水实况,更无法进行降水预报。1954年长江洪水时,气象工作者根据仅有  相似文献   
7.
在回顾IPCC自1990年至2007年4次关于气候变化对径流影响评价报告进展的基础上,将第一次与第二次评价报告归纳为第一代,主要以气候均值变化对径流影响及其适应为主要特征;第三次与第四次评价报告为第二代,主要突出人为强迫与气候自然变异变化对径流影响及其适应问题。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评价方法的发展过程与存在的问题,认为目前的气候影响评价反映了气候年代自然变异的影响,但未考虑与极端事件发生频次和强度变化密切相关的气候日、季和年际尺度变化的影响,从而低估了气候变暖对洪水、干旱以及农业灌溉需水的负面作用。在介绍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为下次IPCC评价报告,提出了应加强水文、气候交叉学科研究气候变化与自然变异对水影响的后果及其适应等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大尺度水文模型及其与气候模型的联结耦合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郭生练  刘春蓁 《水利学报》1997,(7):37-41,65
本文综述陆地表面水文过程,大尺度水文模型及其与气候模型联结耦合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存在问题。介绍GEWEX-GAME研究项目的目标和内容,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及其在我国开展研究的计划。  相似文献   
9.
1979年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首次提出了“气候与水”的计划。针对70年代非洲出现的大旱和世界性粮食、能源危机等问题,该计划强调了对气候与水之间关系的研究,以认识水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承受能力及提高社会抗御洪水干旱的能力。12年过去了,人们又意识到气候变化及其引起海平面上升的挑战。观测资料表明,在过去100年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3~0.6℃,全球CO_2含量比工业化前增加了25%,CH_4(甲烷)含量增加了160%,大气中其它温室气体含量增加率更大。虽然尚无充分资料说明这一实际增温中有多少是因自然变化引起的,多少是因人类活动使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增  相似文献   
10.
刘春蓁 《人民黄河》1989,11(4):11-14
研究华北枯水期的水循环及其特征后认为: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措施应是寻找外部水源和发展节水型工农业。从讯拱防洪限制水位很难蓄正正常蓄水位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修改现行肪洪限制水位及调度运行方式,“尽可能扩大水资源利用率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