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水利工程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
1.
坝式小水电在发挥“以电代柴”效益的同时,也对水资源及水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开展坝式小水电站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对于合理开发水资源,协调水电站开发与流域自然、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坝式小水电站的生态环境影响特点,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指标评分体系,结合生态足迹法的思想来赋予各指标权重,构建了基于EF-AHP法的坝式小水电站综合评价模型,选取西北地区某坝式电站进行了案例应用分析,探讨了评价体系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该模型提高了不同电站之间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结果的可比性、客观性、实用性。该指标体系为客观评价坝式小水电生态环境影响提供了新的科学手段,对掌握小水电生态环境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长江源区近年水质时空分布特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源区地处青藏高原,气候条件恶劣,受技术条件限制,有关源区特有的高原生态环境状况的调查和报道较少。根据2012,2014,2015年长江源区科学考察获取的水质监测资料,分析了长江源区常规监测指标、金属类及有机物等水质指标,探析了近几年长江源区水质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长江源区河流水质良好,大多数区域的水质指标达到Ⅰ—Ⅱ类水标准;受水体含沙量和区域地质条件的影响,源区不同区域河流水质有一定差异;源区水质年际间差异不大,基本在相同的范围内波动;与国内外河流背景值相比,源区水质基本处于河流背景值范围内;源区有邻苯二甲酸酯类有机污染物检出。该结果对于进一步开展长江源区水生态环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表面活性剂是天然水体中常见污染物。泥沙吸附表面活性剂后,泥沙表面性质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泥沙起动规律。以长江武汉段细颗粒泥沙为研究对象,通过循环水槽装置模拟泥沙起动过程的试验,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研究了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泥沙起动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①泥沙的起动过程可细分为7个阶段,当流速为15.0~20.0 cm/s时,水明显浑浊,泥沙起动;②由于表面活性剂的存在,泥沙悬浮相对减少,平衡含沙量明显降低,只达到初始含沙量的50%左右;③随着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升高,泥沙临界起动流速从19.37 cm/s增加到23.05 cm/s,而完全起动流速略微减小,从37.06 cm/s降至36.15 cm/s;④随着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升高,泥沙临界起动流速从19.37 cm/s增加到23.32 cm/s,完全起动流速从37.06 cm/s降至32.12 cm/s。电子显微镜观测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促进了泥沙絮凝,从而显著影响了泥沙的起动规律,且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泥沙的影响较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大。研究结果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为进一步完善泥沙运动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