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水利工程   1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5 毫秒
1.
华伟中  姚孝友 《治淮》1993,(10):10-11
水利在国民经济中基础产业的地位及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共识,1991年淮河洪水使人们的水患意识大大增强,淮河流域掀起一个又一个治淮高潮,各地防汛的硬件和软件得到改善,然而对淮河流域时时袭来的严重旱情,尽管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一些地区旱情造成的损失已大大超过洪涝灾害所致。从近几年旱情资料来看,淮河流域旱情发生频繁,而且涉及面广、持续时间长、损失严重。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金寨县是一个山场多、耕地少的大县,土地利用结构大体上是“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土地78%分布在100~700米高程范围内,700米以上的面积占15%,按坡度分25度以上的占71%,16~15度的占10%,15度以下的占19%。大部分是陡坡,如果不合理利用土地,极易引起水土流失。本人根据当地的自然资源,以治理开发为目的,进行计算机模拟计算,以期探讨最优化的土地利用结构。 1、建立基本数学模型根据金寨县目前农林牧生产的现状,建立了土地利用及部分水土保持措施18个项目,即水田、旱地、改梯耕地、梯林地、用材林、薪炭林、茶园、桑园、板栗、油桐及其它经济作物、封山育林、人工草场、封坡育草、苗  相似文献   
3.
吴迪  姚孝友 《治淮》2012,(12):53-54
2010年1月11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通知》(国发〔2010〕4号),定于2010年至2012年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开展全国水利普查是为了全面查清我国江河湖泊的基本情况,掌握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现状,摸清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了解水利行业能力建设状况,建立国家水信息平台,为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基础水信息支撑和保障。水土保持情况普查是水利普查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试论新时期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科技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孝友 《治淮》2007,(1):9-10
水土保持是一门以控制侵蚀营力为核心,以保护土壤资源促进其可持续利用、维系良好生态为目的的综合性科学。多年来,国内外在土壤侵蚀机理、水土流失预测预报模型以及水土保持实用技术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然而作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要生态屏障、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战略资源基地的淮河流域,由于缺乏大规模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带动,水土保持科技相对滞后。加快科技研究和实用技术推广,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以适应国家生态安全、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5.
姚孝友 《治淮》2005,(7):21
自1999年被确定为淮委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以来,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下,在水土保持工作领域取得了不少进展,为今后更好地为治淮事业服务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姚孝友  周虹 《治淮》2001,(1):3-4
水土流失是我国头号环境问题,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工程。建国50多年来,水土保持工作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怀下,在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效。就淮河流域而言,累计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万平方公里,建设了数百条各具特色并有一定规模的多功能、多目标的小流域,初步建立了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和小流域经济体系,局部地区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输出泥沙明显减少。然而,随着开发建设速度的加  相似文献   
7.
袁学勤  姚孝友 《治淮》1993,(10):28-29
沂蒙山区地处山东省中南部,总面积9000多平方公里。区域内群山连绵,沟谷纵横,地形复杂,是淮河流域沂、蒙、鲁中低山强度侵蚀区。其地貌岩性在中低山区,多为前震旦纪变质岩、片麻岩等结晶岩(当地俗称砂石山),所形成的土壤以棕壤砂质土为主,山脊和植被较少的地片有部分粗骨上;在低山丘陵区地貌岩性主要为寒武纪、奥陶纪、白垩纪等沉积岩(俗称青石山),所形成的土壤以褐土为主,土壤质地为壤土、粘土或砂壤;山麓坡脚则为第三、第四  相似文献   
8.
由于自然和历史原因,淮河流域早涝灾害频繁,建国四十年来,虽然修建了大量的除害兴利工程,但早涝灾害仍时有发生。据统计,自1949到1990年,淮河流域早灾成灾面积大于2000万亩的有25年,其中1959、1961和1988年均超过5000万亩,洪涝灾  相似文献   
9.
淮河流域自1982年小流域治理试点开始以来,水土保待工作经历了二次突出的转变,即由单一治理、建立完整的防护体系向治理开发并举、建立综合性的防护体系的转变,继而向发展高效小流域经济方向转变。淮河流域小流域试点共开展了27条,包括1994年在建的6条第三批小流域和3条未验收的第二批小流域,基本上掌握了全流域山丘区不同立地条件下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目前,面临社会主义市场  相似文献   
10.
姚孝友 《治淮》1995,(11):8-10
1992年,国家在治淮项目中,将安徽省的金寨县、霍山县,河南省的新县、鲁山县和山东省的费县列为淮河流域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开发试点县。试点工作已经三年多,在短短的时间,五个县人民用辛勤的汗水谱写出了一首首锦绣山河的感人诗篇。水土保持正以“规划科学化、治理综合化、开发多元化、管理规范化”的崭新姿态展示在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