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篇
水利工程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经江西省计量局、省商检局会同有关主管部门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的计量认证内容及考核办法,对该所进行了计量检定、测试能力和可靠性考核,均考得合格证书。确论对钨精矿产品、锡精矿产品、铜精矿产品、钼精矿产品、稀土产品等有色金属产品的质量检  相似文献   
2.
项目管理规划及其在建筑工程中的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介绍工程项目管理规划的定义,目前比较流行的分类方法以及分类,然后参考相关资料对工程项目管理规划的作用进行总结,然后针对项目管理规划在建筑工程中的实施的方法等内容进行详细的探讨和阐述。  相似文献   
3.
为了揭示丹江口水库入库径流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的可能影响,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方法、Markov过程和游程理论对丹江口水库实际入库径流序列的趋势性和丰枯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丹江口水库入库径流呈下降趋势,1999~2017年年均径流量较1956~1998年减少了50.5亿m~3,主要是由于汛期径流减少导致的;②年入库径流出现丰水转丰水、丰水转枯水、平水转枯水、枯水转平水的状态居多,状态转移概率均大于40%;③入库径流发生连续4 a及以上丰、平、枯水年的概率较小,但仍需考虑水库遭遇连续枯水年的调度问题。  相似文献   
4.
过程模拟法及其在唐山平原区地下水脆弱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水脆弱性研究是近年来水文地质领域新兴的一个研究方向,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应用过程模拟法,应用GIS技术,通过包气带岩性、土地利用、地下水埋深、土壤类型、肥料使用等8个基本条件,应用过程模拟模型LEACHM和MODFLOW与Monte-Carlo随机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包气带和饱和带进行联合的模拟,建立了基于过程模拟的唐山平原区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系统,进行了地下水硝酸盐脆弱性的评价,最后利用实测的硝酸盐氮浓度进行了校核,取得了比较符合实际的评价成果.  相似文献   
5.
长距离输水管道工程因其复杂性而存在诸多风险,由于失事后果的严重性,通过实践获取各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及事故造成的损失很不现实。鉴于评价指标的模糊性和关联性对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影响很大,通过引入模糊相似理论和三角模糊数,提出了模糊相似评价方法。以东北某长距离埋地输水管道供水工程为例,对初步识别的风险事件进行筛选,并完成了对风险评价指标集的模糊相似评价。评价表明,暴雪和山体滑坡、工程总体布局不尽合理和流量调整频繁、设备失灵和监控系统失效、管理设施不完善和资金保障不到位、人为破坏和通信故障等五组指标具有较高的相似度,结果比较符合实际,可剔除权重较小的相似指标,新确立的风险指标体系能在一定程度上简化风险综合评价的复杂度,方法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6.
文章根据南水北调档案管理相关要求,在对南水北调工作及其档案成果进行历史性回顾的基础上,介绍了南水北调档案管理相关经验及做法,分析了档案管理应坚持的原则,并对大数据时代如何做好南水北调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思路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门问题,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新时期的要求和特点,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为大学生正确对待就业难问题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海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河流域平原区作为本流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随着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地下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根据海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的实际情况,选择地下水埋深、降雨入渗补给模数等7个能够反映地下水状况的指标建立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获取相应的权重体系,及用综合指数法对海河流域平原区的地下水脆弱性进行评价,并用监测井实测的硝态氮浓度对评价结果进行检验,表明评价结果较为客观,能为该区域的地下水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南水北调是我国优化水资源配置,缓解北方地区缺水现状的重要基础工程。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受水区是我国当前地下水超采最为严重的地区,长期饱受由持续超采地下水带来的一系列生态与环境地质问题困扰。根据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精神,东、中线一期工程将分别于2013、2014年建成通水。工程通水后,区域水资源条件及其配置格局将发生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