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水利工程   15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深及滩地糙率对复式断面河道过流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深、滩地糙率是具有单、双槽复式断面河道过流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采用数学模型计算并分析不同水深及滩地糙率情况下,概化的顺直型复式断面河道的过流能力,结果表明:当滩地水深与滩地高度之比增大时,滩地流量分配比随之增大,但增大的趋势越来越弱。随着滩地水深与滩地高度之比增大,河道水力坡降降低,在滩地水深与滩地高度之比小于0.4时,增大滩地水深与滩地高度之比对于减小水面比降效果明显。随着滩地糙率的增大,滩地流量分配比迅速减小,两者呈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2.
在梯形平底水槽中,用塑料草模拟了沉水植物对水流的影响。结果表明:(1)流速不同、相对植物高度不同的情况下,植物对流速的影响是不同的;(2)含沉水植物的水流垂向流速分布曲线存在一条流速分界线,在其上部流速变大,下部流速变小,流速分界线在植物冠层以上,在相对水深h/H=0.3附近;(3)两株植物叶片之间是否有交叉重叠对水流的阻碍作用是有区别的;有交叉重叠时会额外增加水流阻力;在流速分界线以下,叶片有交叉重叠时流速减小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3.
新沭河河口段治理包括三洋港建闸和不建闸两种方案.由于受上游径流和下游潮汐的综合作用,两种方案都不可避免产生泓道淤积.通过建立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了两种方案河道泥沙冲淤状况,比较冲淤前后河道行洪水位.计算结果表明,淤积15年后行洪设计流量6 400 m3/s时,三洋港建闸方案太平庄闸下水位较不建闸方案低0.44 m,建闸方案的河道水位抬高明显小于不建闸方案,从行洪安全角度论证三洋港建闸的必要性.并从滩地利用、淡水资源、运营管理费用等多方面综合比较了两种方案的优劣.  相似文献   
4.
唐如洋  何增辉  姬昌辉  申霞 《治淮》2007,(12):26-28
拟建连盐高速公路跨入海水道大桥与河道正交。本文建立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计算分析近期和规划两级泄洪流量下,桥墩对入海水道行洪的影响。研究表明,拟建大桥对入海水道的行洪影响较小。工程对河道局部地形有一定影响,但不会引起整体河势的变化,桥墩附近须采取相应适当的工程措施加以防护。  相似文献   
5.
为了分析不同断面形态对复式断面过流能力的影响,针对概化的复式断面顺直型河道,应用数学模型分别计算并分析了滩地加宽和主槽位置变化河道滩槽流量分配比、沿程水位、河道水力坡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滩地过水面积小于4~6倍的主槽过水面积时,增大滩地的宽度可以明显降低河道的沿程水位;改变主槽的位置几乎不会影响河道的过流能力。  相似文献   
6.
秦淮河地铁桥临近秦淮河大桥,主桥墩采用双壁墩形式,由于桥墩壅水与桥墩形状、桥墩尺寸、桥墩布置形式、阻水面积比、河道水流情况等诸多条件有关,而经验公式往往仅考虑其中的几个因素,没有普遍适用性.应用平面比尺为1∶100,垂直比尺为1∶50的变态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地铁秦淮河大桥的桥墩壅水、河道水流流速、水面线、流态等内容.结果表明:河道水面线可分为3段,桥前壅水最大为0.02 m,壅水长度为桥梁上游500 m,墩间流速最大增加0.29 m/s.  相似文献   
7.
湖泊底泥絮凝沉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湖泊底泥的运动过程产生了内源污染,加剧了湖泊生态环境的恶化。研究湖泊底泥在风浪作用下悬浮后再沉降的运移规律,可为了解湖泊水质变化成因以及开展生态环境治理提供技术支持。本课题采用有机玻璃制作的沉降桶,在静水条件下对太湖、龙感湖、巢湖的底泥进行了沉降试验,研究3个湖泊的水体在不同初始含沙浓度和不同水深条件下含沙浓度的变化,分析了3个湖泊淤泥的沉降规律,近似代表天然湖泊的底泥运动状态。试验研究表明3个湖泊水体中悬浮泥沙的沉降均为絮凝沉降,其沉降过程和沉速与单颗粒泥沙相比均发生了量和质的变化,悬浮泥沙絮凝平均沉速随沉距、含沙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最后得出3个湖泊底泥的沉降速度,其研究结果可为采用絮凝沉降法改善水质环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漫滩水流特征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流漫滩后,主槽流速减小,滩地流速增大,但主槽流速大,滩地流速小,滩槽之间流速的差别使滩槽交界面上产生剪切力,两部分水流在交界面上发生动量交换,滩槽交界面产生大量次生流、旋涡,并伴随着大量的能量耗散。滩槽的边壁切应力分布不均,尤其是滩槽交界面处。流速和切应力不均匀分布导致了主槽水流含沙量降低,滩地水流含沙量升高。从五方面对漫滩水流特征的研究成果作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9.
通过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论证三洋港挡潮闸闸下引河的开挖型式,计算引河开挖后泥沙冲淤量及对行洪的影响.结果表明:闸下开挖一条宽120 m,底高程-3.5 m的引河不能满足行洪6 400 m3/s的要求.通过分析滩地糙率的敏感性,对比不同开挖长度和高程的引河的行洪计算结果,最终确定闸下引河开挖型式为与闸室等宽、长度2.2 km,左侧底高程-1.0 m,右侧0 m的方案.引河开挖后,遇枯、中、丰水年,闸下泥沙淤积量分别为181 000,121 000和36 000 m3.连续3个枯水年,闸下累积淤积量约50万m3,遇设计流量时三洋港闸下水位抬高0.12 m,当淤积量超过此时累积淤积量,闸下需进行清淤,以确保行洪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骆马湖沉积物重金属及营养盐污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37 Cs定年技术对骆马湖沉积物柱状样进行了定年,同时测定了沉积物中重金属和营养盐含量的垂直剖面与水平分布。结果显示:骆马湖沉积物的平均沉积速率为3.5mm/a;在垂向上,随着沉积物深度变浅,营养盐含量逐渐升高,而大部分金属元素含量保持稳定或减少,只有Cd和Pb含量明显升高;在平面上,大部分金属元素的含量峰值出现在湖心区域,而营养盐的含量峰值出现在西部和南部湖区。可见骆马湖受人为污染影响严重的主要是重金属中的Cd与Pb和营养盐,且湖心区域污染较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