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水利工程   9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我国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活动,主要体现在:(1)认真学习,广泛宣传,创造条件,争取支持。(2)典型引路,重点突破;(3)借用外力,抓住机遇;(4)加大扶持力度,充分调动实施水务一体化管理的积极性;(5)编写规划,做好基础工作;(6)健全水法规体系,依法行政;(7)提高管理水平,搞好社会服务,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给我们带来了如下启示:(1)转变思想观念,调整治水思路是水务管理体制改革成功的前提;(2)理顺关系、明确责任是水务管理体制改革顺利进行的保障;(3)领导支持是水务管理体制改革成功的关键;(4)脚踏实地、扎实工作是水务管理体制成功的基石,今后水务工作的改革方向为:(1)建立多元化的水务投融资机制;(2)加强基础工作,编制城乡综合发展规划;(3)建立高素质的水务职工队伍;(4)建立配套完善的水务法律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2.
松辽流域初始水权分配类型和拥有期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国内、国外经验,提出从"流域向区域、区域向用水户"两个层次划分松辽流域水资源使用权初始分配类型和拥有期限.第一层次按用水类型分为国民经济用水、生态与环境用水、公共用水和政府预留水量,期限整体定为30年.第二层次按水资源功能和开发利用方式分为取水、水能开发、水域占用和航道设置等使用权,期限定为5~30年.  相似文献   
3.
匡少涛  孔慕兰  汪自力 《人民黄河》2004,26(10):40-41,44
德国水利工程建设起步较早,形成了较完善的水利工程体系,水利工程管理体现了多目标的要求。通过对德国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管理法规、管理技术及建设与管理费用的介绍,提出了可供我国水利工程管理借鉴的几点启示:①应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②积极探讨水利协会(或委员会)市场运作的模式;③建立健全水利工程管理的法规体系;④精简机构,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和管理人员素质。  相似文献   
4.
文章立足我国抗旱减灾实际情况,分析了建立旱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研究了旱灾保险的性质与范围,提出了旱灾保险的运作模式和建立旱灾保险制度的相关建议,为相关研究和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孔慕兰 《中国水利》2004,(18):53-54
都江堰水利工程目前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现行水管体制存在各水管单位的关系未理顺、单位定位不准、性质不明确、经费渠道不畅、人员超编、管理成本偏高以及内部机制不活等问题.建议实行省水利厅宏观调控、都管局统一管理、用水户参与的"准流域"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水资源短缺已成为21世纪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通过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与效益,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我国水利工作的长期性、根本性任务。建立并完善以水权为基础的水商品生产和交换市场体系,明晰水资源产权,实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相似文献   
7.
小型水库是服务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为了进一步促进小型水库运行安全和发挥效益,文章分析了小型水库运行管理存在的管护责任落实不到位、管护经费存在较大缺口、防汛应急处理能力弱等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和小型水库运行管理面临的打赢脱贫攻坚战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形势新要求,提出了采取统筹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策引导和监督检查、实施专业化规模化管理等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国有水管单位普遍存在人员严重超编,同时中高级技术人员缺乏、人才结构不合理的现象.这种现象可以通过下面一组数据反映出来:全国国有水管单位5432个,成立时批准编制12.40万人,截至1999年底,实有职工总数41.68万人,超编两倍多.1997年至1999年职工总数分别为39.77万人,40.72万人和41.68万人,3年中上升了4.81个百分点,然而,1999年中高级技术人员共有1.48万人,仅占职工总数的3.55%.数据显示:国有水管单位职工基本上是以每年1万人的数量递增,而且随着时间的推…  相似文献   
9.
我国已建各类水闸4万余座,其中近3万座存在不同程度的病险情况,且遍及全国各地。水闸病险问题十分突出,已经成为我国防洪抗旱体系的薄弱环节,成为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制约因素,迫切需要对病险水闸实施除险加固。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要求,推进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此作了部署。此前,我国尚未实施过大规模的病险水闸除险加固,相关基础工作比较薄弱,制度建设相对滞后,为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实现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作目标,需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