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1篇
水利工程   1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大宁调蓄水库库区监测数据,分析库外地下水位与库水位之间的相关性,总结地下水位变化规律,同时采用水量平衡法对库区渗漏量进行定量计算,进而对防渗工程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防渗措施起到了阻隔库水外渗的作用,与无防渗工程时相比,库区渗漏量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2.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成通水,改变了北京城市供水格局,给北京带来了巨大的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就是其中重要一环。分析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生态环境效益的组成,科学地计算和评估生态效益,对于未来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效益的发挥、工程的运行管理、首都水务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大宁调蓄水库是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之一,经计算,大宁调蓄水库蓄水后生态环境总效益为34176.29万元。计算方法也可为类似工程生态环境效益的估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大宁调蓄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干渠进入北京的首个调蓄水库,对保障城市供水安全有着重要意义,做好水库节水工作有利于提高北京城市生活用水保障。通过对大宁调蓄水库水源地用水实地调查,明确了水源地耗水组成,确定了水库需改进的节水重点,提出水库节水保障措施方法,可以为其他水源地节水措施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安全监测是保障水库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通过分析监测结果,能够及时掌握水库建筑物的运行状态,发现威胁水库运行安全的风险。本文以大宁调蓄水库为例,对水库防渗墙、主副坝、泄洪闸、稻田水库进水闸等重点部位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蓄水期间水库安全监测数据稳定,沉降、变形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水库水位变化对水库周边地下水位影响不显著,说明防渗墙防渗效果明显。安全监测为大宁调蓄水库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5.
建立一套适宜的标准化体系,以保障工程安全、可靠、高效地运行,是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运行管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大宁调蓄水库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水库多年的运行管理实践。大宁调蓄水库通过强化组织保障,开展体系建设,加强培训、注重"痕迹"管理、加强监督考核、统一标准、落实责任等手段,实现了水库运行管理标准化的长效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大宁调蓄水库2017年春季增殖放流前后水生态监测数据,讨论增殖放流对水库水质、水生态指标的影响机制,提出针对大宁调蓄水库潜在风险源的增殖放流适用模式。对消除大宁调蓄水库污染与富营养化风险,提升北京市供水安全保障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1 前言 铁尾矿是指金属矿业部门在开采,分选矿石之后排放的暂时不能利用的固体或粉状废料,包括矿山尾矿和选矿厂尾矿。我国是个矿业资源大国,但很多矿具有贫、杂、细的特点,即矿石的品位低,所含的有害物质多,各种矿物的嵌布细度低。这种特性就造成了我国的铁尾矿以后者类型居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金属矿山积存的尾矿总量在40亿t以上,并以每年1.1亿t的速度递增。尾矿排放物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还污染了环境,尾矿坝也  相似文献   
8.
文章统计北京市南水北调干线惠南庄泵站至大宁调压池段PCCP管线管护工作中经常发生的问题,采用层次分析法定量评估可能的风险,发现风险较大的管护工作主要为阀井保护工作和沿线保护工作。其中设备设施人为破坏、阀井进水和管道占压是最易发生的风险点。结合实际工作,提出加强巡查、重视记录、及时响应、重视新材料的应用、加强合作、大力宣传等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大宁调蓄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干渠进入北京的首个调蓄水库,对保障城市供水安全有着重要意义,其信息化建设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北京市供水安全和社会稳定。本文通过对大宁调蓄水库现阶段信息化建设实践的梳理,探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大宁调蓄水库信息化系统的建议,既可为大宁调蓄水库未来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也可为其他类似水库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排空检修,做好大宁调蓄水库高水位蓄水期间的保障工作,水库管理部门积极筹划、周密部署,从组织保障、工程运行管理、调度运行管理、值班值守、应急保障管理、后勤保障及环境卫生管理等几方面着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效地保证了水库运行安全,可为其他水库高水位运行管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