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2篇
综合类   1篇
建筑科学   2篇
能源动力   1篇
水利工程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中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点对点通信、按功能组织的分层分布双总线通信方案。通过引入镜像节点、总线负荷均衡等技术,使该方案可灵活高效地实现分布自动化功能和信息局部整合,并消除了分层通信对系统通信可靠性和速度的影响,同时,定量分析了该通信方案的可靠性。此通信方案已在部分变电站得到实际应用,并取得了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台湾地区,政府对于民间参与公共建设事业给予大力扶持且已形成完善的法律保障机制。而大陆地区由于缺乏相关法律政策的指导与技持,已成为阻碍民间参与公共建设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对台湾地区民间参与公共建设事业发展的介绍,探讨相关法律规范的作用,为大陆地区相关法律的制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基于点对点通信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双总线通信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点对点通信、按功能组织的分层分布双总线通信方案。通过引入镜像节点、总线负荷均衡等技术,使该方案可灵活高效地实现分布自动化功能和信息局部整合,并消除了分层通信对系统通信可靠性和速度的影响,同时,定量分析了该通信方案的可靠性。此通信方案已在部分变电站得到实际应用,并取得了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注入方波电压式转子接地保护方案。该方案通过数据采集回路和算法的冗余化提高了保护的可靠性,无需引入励磁电压,保证了运行维护的安全性。根据该方案研制的保护样机其硬件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有利于产品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当发电机中性点侧仅引出3个端子时,定子匝间短路保护通常由纵向零序电压保护和故障分量负序方向保护构成。文章首先分析了这2种保护存在的问题,随后在不对称故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实用的负序匝间保护方案。最后简要介绍了实际微机保护装置的动模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6.
浅论建立高可靠城市电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高可靠城市电网的重要概念,阐述了建立高可靠城市电网的必要性,介绍了国内外针对高可靠城市电网的研究情况,对高可靠城市电网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较具体的介绍.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智能模块化设计思想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这一设计思想和方法克服了原来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间隔层设计中,为满足复杂多变的现场需要,冗余硬件设计造成的硬件浪费,以及为完成一个系统性功能而大量增加总线通信的负担。智能模块及其延伸的智能模块化子系统,因其相对功能及硬件的独立性,可自由组态,满足不同规模及功能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需要,提高了整个系统的性价比,又使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得到明显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在采用合并单元集中控制多台光电互感器完成采样的应用中,大多采用固定采样频率,直接运用传统的交流测量算法计算超差.文中采用梯度下降法设计了一种自适应滤波交流测量法,采用一组自适应滤波器产生拟合于被测交流信号的信号,完成被测信号的测量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用于稳态信号测量时,自适应滤波器收敛周期小于6个周期,具有测试精确、综合运算量小等优点,可满足远动和计量测量的精度和实时性要求.文中同时给出了高次和非整次谐波信号分析解决方案,该方法在装置设计中已得到实际使用.  相似文献   
9.
电网调度省地一体化试点工程关键技术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电网智能化发展的进一步要求,省地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简称省地调)基于全景信息进行电网一体化运行和统一协调控制成为迫在眉睫的需求。文中针对电网模型、采集数据、功能应用等方面对电网调度省地一体化关键技术开展研究,实现省地调之间电网模型、图形等信息能够动态交互和按需共享,实时数据、历史数据、故障信息等信息能够动态交互、按需引用和校核互备,并探索实现若干省地一体化典型应用。该研究课题也是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在江苏试点工程建设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对象化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模型。该模型以IEC61850通信标准为基础,继承了IEC61850模型面向对象、分层的特点,并通过逻辑节点、逻辑设备的扩展和镜像节点技术,将IEC61850模型从通信模型扩展成为装置设计的整体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层次化、平台化的变电站装置软件构架,开发人员可以在软件构架内,通过定义、配置和组织不同的逻辑节点、逻辑设备来构成各种装置软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