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本源微生物菌为母菌接种于印染废水中,向改造后工艺复合生化池、接触氧化池中投加培养驯化后的复合微生物菌和生物铁填料,在稳定运行期研究了生物量、水力停留时间、溶解氧、pH、温度等因子对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各控制因子的最佳值或范围是:在本源菌剂投加量为池有效容积的0.5%;水力停留时间复合生化池为38 h左右、接触氧化池为28 h左右;溶解氧启动初期为1.1~1.8 mg/L、稳定运行期为3.0~4.1 mg/L;调节池进水pH在9~10内;温度控制在35~38℃。在最佳处理条件下,排水口最终出水达标,出水色度13倍,去除率99.3%;出水COD 93 mg/L,去除率95.24%。  相似文献   
2.
在无彻底截污和清除内源的状况下,应用单一直接投加微生物修复技术,采用梅花式接种法将本源微生物菌剂直接接入,对无锡市浒溪河水体及底泥进行污染治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河道水体DO质量浓度提升至2mg/L以上,出水处的CODMn、TP和NH3-N降解率分别可高达43%、56%和58%.结果说明单一的直接投加微生物修复技术在相...  相似文献   
3.
针对原工艺中物化预处理、厌氧发酵时间不足、高曝池中溶解氧不足等问题,进行工艺改造.通过增加氧化塘,投加生物铁填料以及接种"洁净天然微生物菌荆"(CNM),有效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并且节约三分之一的运行成本,出水水质实现达标地方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 31/199-1997)三级标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