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水利工程   7篇
  200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宝木 《吉林水利》2000,(2):46-46
人口增长──面临峰值,人均水资源量降到低谷据人口学家预测,我国2030年人口增长将达到峰值,未来30年每年平均净增以1000万人计,总人口达 16亿,人均占有水资源将下降到 1750m3。如果人口增长峰值延长10~20年,即峰值出现在2040年至2050年,中国的总人口有可能突破16亿,人均占有水资源将减少到 1650-1560m3。经济的快速增长──工业用水增加,相应应污水排放大量增长 从全国政协专题调查组的分析来看,如果2050年全国排放污水总量按500亿m3计,就目前的污水处理水平,要满足正常…  相似文献   
2.
简单地说,银河系的恒星多如牛毛,确切的数目需要推断。就 现有的技术手段而言,我们无法看清银河系中的每一颗恒星,这是 由于遥远距离和尘埃对光线的吸收使恒星的亮度减弱了。通过可 见波长观察到的宇宙区域位于以太阳为中心半径大约5000光年 的范围,透过尘埃空隙可以看到一些更为遥远的区域。人类目前绘 制的银河系的星系图随着距离的增加就相应地显得比较粗略。要 .想数清银河系究竟有多少颗恒星比较困难,因为随着距离的增加, 恒星就变得越来越暗淡。根据目前的推断,银河系大约有4000亿 颗恒星,但是这个数目可能有正负5…  相似文献   
3.
自动灌溉:法国研制成自动灌溉装置,即在作物茎秆或果枝等部位,安置一些特制的“触角”,以测试作物的细微变化。当作物不能从土壤中获取水分时,必须消耗本身茎秆或果核中的水分,因此会呈现外形缩小的迹象。“触角”立即将其译成信号传给计算机,计算机便指令启动灌溉装置。 无水灌溉:俄罗斯设计出一种无水“灌溉”的方法。通过农用喷雾器,在甜菜叶上洒一层白的熟石灰粉,喷洒的浓度以不影响土壤的酸性结构为宜。一大片白色的田野能对阳光起到良好的反射作用,使土壤和茎叶的受热量大大减少,水分保持量明显超过“绿色”作物地段。至…  相似文献   
4.
据《科学时报》报道;近日水利部组织专家,对“松辽流域中上游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建议”进行了审查。专家们呼吁:保护黑土地已是刻不容缓! 专家们指出,黑土地是宝贵的土地资源,是一种肥力高、性状好的耕作土壤,具有不可再生性。中国黑土地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是中国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玉米出口基地。然而,近年来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中国黑土区正在失去肥沃的黑土。据1998年统计资料,黑土区土壤流失面积已达到4.47万平方公里。目前,黑土流失的速度相当快,一些地方基本上失去了生产能力。 专家们认为,保护黑土地,应…  相似文献   
5.
英国艾根班(Eigenban)公司最新推出了一种可增加水库库容的有效方法──在溢洪道装设其最新研制的一种新型浮动式闸门。 这种浮动式溢洪道闸门是第一座全自动运行的溢洪道堰顶式闸门,它具有以下特点: △可通过向闸体内压载水箱充水或放水的方式自动开启或关闭; △否在经历一场大洪水后,仍能保持总有效库容; △可最大程度地减少对■水高程的影响; △在泄洪情况下,可为水中的漂浮杂物提供一条平顺的流道; △是增加水库库容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 △由于闸门止水所设位置合理,且材料的柔韧性较好,因此维修量很小; △在维…  相似文献   
6.
直读式土壤水分测量仪是由宁夏农学院水利系李培德教授历经4年研制发明成功的,利用一种特制探头将土壤含水率转换成可测电量,应用先进电子技术检测、模数转换、并用功能齐全的单片机计算驱动数码管(PD-1A)或液晶板(PD-1B型)直接显示百分含水率数值(土壤盐分含量超过0.1%的仪器正在研制)。该仪器由两部分组成,一为特制探头,埋入(插入式探头可插入)要测定土壤含水率的土层,将引线留在地面上;另一部分为手持仪表,需要测定时,将引线上的插头插入仪表的插孔中,打开电源开关,立即显示所测点的土壤含水率数值(需…  相似文献   
7.
劈式帷幕灌浆方法所谓劈裂帷幕灌浆,主要用于加固堤身,防止堤身渗漏。其方法是根据堤坝曲直不同,用浅孔轻便钻机或更简单的钻具,分别采用梅花形布孔和直线布孔方式,沿堤坝轴线从堤顶高堤外肩1.5m处钻孔,一般孔距3m,孔深根据堤身情况分别以钻透堤身填土或穿过堤身钻入基础1~2m为宜。灌浆时由下而上,少灌多复,泥浆由稀到稠,循序渐进:压力由大到小,灵活掌握。 高压填充式灌浆法高压填充式灌浆主要用于堤基基础灌浆,亦用于堤身蚁穴、溶洞的填充。用于基础灌浆时,须用 50m工程钻孔机在需灌的堤段从堤顶钻孔,孔距 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