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水利工程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工程设计中对于河道切滩工程的防洪效益多以定性分析为主,通过二维水动力模型定量分析工程的防洪效益,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采用MIKE21模型搭建了滁河干流划子口河河口段二维水动力模型,并对模型参数进行了率定,率定结果表明模型可以较好反映该段河道的水动力特点;通过模型分析了划子口河河口切滩工程实施前后河道水动力特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切滩工程实施后可以有效降改善该河段水流条件,增加划子口河分洪道的分洪流量,减轻滁河干流行洪压力,工程的局部防洪效益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通过采集太湖水体鲜藻和入湖区混合常见污水,应用再悬浮发生装置,室内模拟有底泥参与的不同藻类聚积和不同CODCr含量污水进入条件下,太湖西北竺山湖区水质上下层水体中SS,NH3-N及PO43-质量浓度的变化过程。分析结果表明:在7 d的常见风浪模拟环境中,无论加入藻类还是加入污水,太湖上下层水体中SS质量浓度均呈下降趋势,表明颗粒物有向水底沉降的可能;水体中的NH3-N和PO43-质量浓度并未因藻量增加而上升,反映出鲜藻此时对水体中的N和P呈吸收作用;污水添加量的增大则使试验水柱中NH3-N和PO43-质量浓度上升,并大致随时间的增加呈逐步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