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水利工程   1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长江河道采砂管理实践证明,如何依法、科学、合理、经济地保护与开发有限的长江砂石资源,服务沿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既是一个涉及社会多方面利益矛盾的管理问题,也是一个涉及众多研究领域的技术问题。结合长江河道采砂管理工作实践,阐述了长江干流河道砂石资源的分布规律,分析了不合理开采对堤防岸坡稳定性的影响,对洞庭湖、鄱阳湖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长江口采砂作业活动对河势稳定、水工程设施、水环境的影响,探讨了上游库区砂石资源的开发利用和采砂监控管理的关键技术问题,对于长江干流河道及两湖采砂管理和技术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三峡船闸工程规模、设计水头、水位变幅和水力指标都达到或超过了国内外已建船闸的最高水平,对船闸输水系统和输水阀门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从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阶段起至船闸完建,进行的水力学专题研究,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为船闸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徐勤勤  马水山 《中国水利》2010,(21):27-29,32
河道采砂现场监管工作是河道采砂管理的重要内容。《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颁布施行9年来,长江河道采砂现场监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提出采取强化合作、打防并举的措施,即要继续依法深化对涉砂船舶的整治管理,继续深入开展水打与陆治相结合工作,继续做好监督检查工作,积极探索流域中小河流河道采砂的规范管理办法和措施,切实维护流域河道采砂管理秩序。  相似文献   
4.
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主要工作及成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回顾了长江委在长江流域水利工程建设、委属基础设施建设和水管单位体制改革中取得的主要成就,以及流域工程管理工作中的显著成效。介绍了长江委水利工程建立健全基本建设管理体制,加强依法治理的基本情况,以及作为流域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法人单位,认真履行流域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职责,依法行政、强化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等方面所取得的工作成效,对于促进"三项制度"的落实、规范基本建设程序、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葛洲坝1号船闸原型观测资料和模型试验数据,从两方面的实测资料发现“流量系数”接近1.0或大于1.0。分析了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证明“流量系数”大于1.0是成立的,但是这种“流量系数”的数值不能用来评价输水系统的优劣,应该指出,船闸中所指“流量系数”其实质是阀门断面流速系数,最后提出了船闸输水系统真实流量系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徐勤勤 《中国水利》2012,(10):21-23,38
长江干流宜宾以下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八省(直辖市)河道,全长约2 940 km。长江河道采砂历史悠久,机械采砂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长江流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建筑市场对砂石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促使采砂市场不断培育和迅速发展。在国务院《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之前,各类采砂船只遍布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一度形成无序的、  相似文献   
7.
拉萨河城区中段防洪工程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工整体模型,对拉萨河域区中段防洪工程布置方案的舍理性以及城区中段河道内太阳、仙足两岛开发对防洪及河势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设计防洪工程布置方案没有改变现有河势,但设计方案在太阳、仙足两岛下游左岸滩地上筑堤,占用了部分行洪面积,致使大流量下两岛下游河道水位有所抬升,增加了防洪难度;太阳、仙足两岛的开发改变了拉萨河部分区域的河势,使纪念碑河段形成险工,并抬高了两岛区域河道水位。通过多方案比较提出了能稳定拉萨河河势、有利于行洪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8.
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是现代行政管理所倡导的破解管理难题的有效方法.河湖采砂管理是一项标本兼治的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贯穿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既体现权利与责任、开发与保护的辩证关系,又彰显管理与服务、执法与守法的兼顾效果.通过分析长江流域河湖采砂管理客观存在的表象问题和深层难题,探讨了新形势下流域各地河湖采砂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9.
 三峡船闸输水系统阀门设计拟采用双面板式反向弧形门。通过比尺为17的物理模型,对阀门启闭力进行了试验观测, 并分析了启闭力的时均变化过程、启闭力脉动及其频域特性。从减小阀门动水启门力的角度, 对反弧门几何体形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10.
 通过几何比尺17的阀门段水力学模型试验,测量了在阀门运行过程中三峡船闸输水阀门支铰荷载, 并分析了其脉动量的数值及频率特性。成果分析表明:支铰力量值主要由阀门前后压力差及有效受力面积决定;阀门全关时受起始水头作用引起的支铰力是阀门开启过程中支铰最大荷载点;阀门动水关闭可能引起的阀门前后实际作用水头超过起始水头会造成支铰承受更大的荷载,是设计应特别注意的工况。与支铰时均荷载相比,支铰力脉动量较小,其优势频率与门后压力脉动的优势频率较吻合,两者的功率谱密度均表现为具有低频优势分量的宽带噪声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